南方早稻中后期田管技术意见

2015年05月19日07:20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南方早稻中后期田管技术意见

  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当前,南方早稻进入大田生长中后期,其中华南地区进入灌浆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拔节孕穗期。针对当前早稻群体长势和气候特点,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商提出南方早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一是合理施肥促生长。要因地因苗施好肥料,促进早发快长。对迟播迟栽的三类苗,要增施一次保蘖肥,促平衡生长。一二类苗重点施好穗粒肥,以施用保花肥为主,在倒二叶期施肥防止颖花退化,延长倒一和倒二叶长度,促进分蘖成穗。对群体偏小的田块,可提前在倒三叶抽出时施肥,做到促花与保花相结合。根据田间禾苗长势,及时施用氮肥和钾肥,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一般亩施氮肥3-5公斤,钾肥3-5公斤。如果抽穗期叶片颜色淡绿,需补施粒肥,一般亩施氮肥1-2公斤或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加尿素250克兑水进行叶面追施,以增强后期光合能力,促进灌浆结实。

  二是科学管水建群体。整体上要做到生长中期有水长穗和后期干湿壮籽。如遇强降水,要及时排水露田。尚未晒田的迟发田,要坚持“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及时控水控苗,防止惜水惜苗,造成群体过大。晒田结束的稻田,复水后采用干湿间歇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抽穗期间,采用浅水灌溉,做到有水抽穗,利于抽穗整齐和成熟一致。抽穗以后,采用干湿间歇灌溉,在收获前5天左右断水,切忌断水过早,防止早衰和高温逼熟。

  三是综合防治控病虫。受去年暖冬影响,田间病虫基数和境外稻飞虱虫口量偏大,早稻中后期病虫害可能偏重发生。要重点做好迁飞性“两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两病”(稻瘟病、稻纹枯病)的防治,大力推行集中连片的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加强病虫监测,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调查次数,掌握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通报病虫信息、施药时间、药剂选择及用量,在早稻破口期普遍进行一次重点防治,确保中后期田间无重大病虫发生。

  四是适时收获夺丰收。早稻收获过早影响产量和品质,过迟则影响下茬作物安排。收获期一般为齐穗后25天左右,全穗失去绿色,颖壳90%变黄。南方早稻收获期间往往伴随高温、暴雨等恶劣天气,易出现穗发芽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要指导农民适时收获,防止“割青”,确保完全成熟。大力推进带秸秆粉碎装置的机械化联合收脱,提高收获效率,实现颗粒归仓。

(来源:农民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