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花生”:标准化规程杜绝黄曲霉素

2015年05月19日07:21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正阳花生”:标准化规程杜绝黄曲霉素

  本报记者张培奇通讯员王化远

  “三夏”临近,全国花生第一大县——河南省正阳县又迎来了夏花生大面积播种热潮。如何确保花生产品质量安全,怎样最大限度杜绝花生农药残留和黄曲霉毒素污染,正阳县农技人员从花生播种、田间管理到产品加工销售等花生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探索实行了一套科学的花生质量监控技术规程。

  正阳作为我国夏花生的核心产区,主导品种为“远杂9102”、“远杂9307”等珍珠豆型品种,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50万亩,总产40万吨,连续18年夺得“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美誉。2008年,“正阳花生”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由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单上,“正阳花生”以20.18亿元的品牌价值,列居367个中国农产品第59位。同时,正阳农民种地年收入的近60%来自花生。

  每年播种之前,正阳县乡农业科技人员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控制花生质量安全的重大意义,让农民主动接受农业部门推广的种子包衣、起垄种植等先进的花生栽培技术,以及壮苗、控旺、增产的“三遍药”等标准化生产规程。在花生生产用药上,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从产品源头上为花生安全把好第一道关口。同时,通过严管用药,示范引导,质量检测,降低污染风险等五方面的监控措施,促使“正阳花生”走出了一条绿色食品之路。

  在实施产油大县奖励资金、花生良种繁育和高产创建等项目过程中,正阳着力示范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农药,实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控等技术,确保用药安全。花生收获后,在晾晒、脱壳、贮藏、加工等环节,大力推广标准化技术规程,将花生水分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极大降低了黄曲霉毒素对花生的污染。同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与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加大花生产品抽样检测力度。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农业部把“正阳花生”纳入抽样检测范围,严密监测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黄曲霉毒素污染等项目来保证花生品质。6年间,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深入正阳县市场、农家、加工户等抽样155个,检测数据显示“正阳花生”品质相对安全,其中黄曲霉毒素3年未检出,重金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农药残留均未检出。省、市、县农业部门在每年的例行检测中,各个检测数据也都在食品安全范围内。农业专家表示,从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黄曲霉毒素污染三大质量指标来看,“正阳花生”业已达到国家绿色产品标准。

(来源:农民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