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借旅游日大搞“促销 5A级景区门票均价仍过百元

2015年05月18日18:46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景区借旅游日大搞“促销 5A级景区门票均价仍过百元

  5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旅游日”,各地景区像往年一样纷纷推出门票半价甚至免票等优惠活动。但是,在一些景区借旅游日大搞“促销”的背后,却是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居高不下的现实。有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专家表示,不应让门票优惠只停留在“旅游日”这一天,需制订明晰的价格管理制度,谋求旅游经济转型,让旅游真正跨过门票这道坎。

  看上去很美:景区旅游日扎堆搞“促销”

  今年是第五个“中国旅游日”,主题口号为“新常态、新旅游”。随着中国旅游日的临近,各地旅游局联合景区纷纷推出包括门票半价甚至免票等惠民措施。

  以上海为例,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当天,上海将有56家景区推出门票半价的惠民措施,上海野生动物园、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科技馆、上海欢乐谷等热门景点位列其中。

  山西也推出了旅游优惠政策,旅游日当天山西省内国有及国有控股的49家A级景区将对国内外所有游客实行免头道门票优惠。这49家A级景区中就包括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恒山和悬空寺等著名景点。对此,太原市民崔女士表示,“优惠力度确实很大,比较有吸引力,但一年只有这一次降价还是太少了。”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至目前,已收到31个省区累计惠民措施约3159项。其中,湖北、河北、山东、福建、广东、重庆、四川的惠民活动力度及数量较大。

  “旅游日准备去爬泰山,一家三口打7折能省不少钱。”济南市民张亦璐表示,往年泰山景区也会在旅游日这天推出优惠,而今年的优惠力度也不错。

  现实很残酷:5A级景区门票均价过百元

  多地景区旅游日扎堆推出优惠政策,让许多游客直呼过瘾。但是,在旅游日大搞“促销”的背后,却是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居高不下的现实。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国内共有186家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达112元。

  事实上,国内景区高票价问题由来已久,而且也被舆论长期诟病。以张家界为例,一张通票(3天有效)的价格为248元。而同样作为自然遗产的美国黄石公园,徒步进入为每人12美元(约合人民币75元),可以在里面呆7天。相比之下,张家界的门票价格为黄石公园的3倍多。

  “与国民收入相比,我国旅游景区、景点的门票价格也显得偏高。”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王德刚表示,像日本、美国等一些收入明显高于中国的发达国家,门票价格却并不昂贵。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彭福伟去年就表示,目前我国5A级景区门票价格占居民月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国外景区。

  除了过高的票价,国内一些景区“逢节必涨”也让游客直呼“吃不消”。去年“十一”期间,国内多家知名景区如丽江玉龙雪山、广东丹霞山风景区等就集体涨价。“乍一看,一次涨几十元似乎不多,但要是家庭出游,门票支出就是一笔不小的负担。”青岛市民刘群表示,持续涨价的门票让许多景区成了看不起的“风景”。

  旅游何时能跨过“门票坎”?

  旅游专家认为,不应让门票优惠只停留在“旅游日”这一天,当前急需制订明晰的门票价格管理制度,谋求旅游经济转型,让旅游真正迈过“门票经济”这道坎。

  “‘门票经济’的形成不能全部归咎于景区自身,治好景区对‘门票经济’的依赖症应通盘考虑。”王德刚表示,从“门票经济”走向多元发展,旅游产业还要迈过几道坎儿。一方面是当前门票价格机制仍不完善,扎堆涨价现象难以遏止。另一方面,景区配套消费尚未完全跟进,吃、住、娱、购等延伸产品还有待提升。

  王德刚认为,破解“门票经济”的困局,根本的出路在于对全国景区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把公益性与商业性进行有效区分,按景区性质来确定门票价格,像利用公共资源,包括公共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发展起来的景区,要严格控制价格上涨。而对于利用社会资本投资的主题公园等,就要遵循市场机制。 (记者孙晓辉、萧海川)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