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文保现状:方圆500米藏8座古建 半数已凋零

2015年05月18日16:48  
 
原标题:沈阳文保现状:方圆500米藏8座古建 半数已凋零

穆继多公馆

汤玉麟公馆今昔对比

  5月17日,国际博物馆日前一天,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组织了一次“行走沈阳”的文物保护之旅,兴起、繁盛于上个世纪初期的沈阳商埠地民国老建筑群,文物保护工作令人扼腕。

  一些老建筑破损严重

  南起十一纬路,北到八纬路,东起北三经街,西到北四经街,方圆不过500米的弹丸之地,竟然隐藏着8座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其中除了已经沦陷在私搭乱建小平房中的两座待考证建筑外,其他6座老建筑,都与沈阳乃至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相关。

  十一纬路和三经街路口,建于1917年的汇丰银行旧址,在交通银行搬离后,整栋建筑被闲置。

  汤玉麟的两座公馆,一座为办公场所,一座改成了私人会所性质的酒店。

  北三经街66-1号,沈阳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建筑师穆继多公馆,外观残破。

  此外还包括带领警察打响抗日第一枪的黄显声公馆、曾经担任过辽宁省政府主席的东北军将领王铁汉公馆。

  本次行动的发起者之一、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志愿者陈赫,着重提到了已经被改建成酒店的汤玉麟公馆。他说:“汤玉麟公馆2007年改建的时候,门廊是被玻璃罩上的,整体建筑的外观被改变得不多。但是在两个月前,门廊外边整个被罩上了混凝土建筑,我们认为已经破坏了建筑的风格和外观。如果一个市级文物保护建筑都被这样肆意地更改外观,那么其他的老建筑要如何保护?”沈阳建筑大学教授汝军红也认为,汤玉麟公馆门廊的改造存在问题,他说:“一开始设计的时候,门廊是玻璃的,我们觉得是可以的。现在这样设计,有些元素就缺失了。”

  目前,志愿者团队已经将情况反映给了文物保护部门。

  商埠地民国遗风需保护

  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精心设计出来一条行走沈阳城市的微旅行路线,志愿者们将其称之为经街纬路商埠地民国老建筑群。据陈赫介绍,1906年,根据与美国和日本签订的通商条约,从今青年大街到和平大街之间划出大块土地,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称作商埠地。到了上世纪20年代,随着沈阳南市、北市的设立,在今市府大路与十一纬路之间的地带迅速发展起来,由于这一地区的街路均以经纬命名,俗称为“经街纬路”。到目前为止,这片地区有20多座建筑被列入市级保护文物或不可移动文物,还有大量的民国时期老建筑未确定身份。

  陈赫说:“这些老建筑是我们沈阳宝贵的文化与遗产。我们沈阳有一宫两陵,它们就像是一个大树的主干,这些老建筑就像是主干旁的绿叶,都保护好、利用好,沈阳才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相匹配。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行走活动,提升市民和政府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文物保护成效。”

  汝军红也建议,相关部门应重视经街纬路商埠地民国遗风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老建筑内部可以改造,但是在外观上应该保持原来的味道。老建筑要利用好,维护好,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家参与进来。作为政府,也应该有合理的政策和制度来管理它。”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高寒冰

  摄影记者 孙 海

(来源:沈阳晚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