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回流”农业青年“待得住”

2015年05月18日05: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让“回流”农业青年“待得住”

  徘徊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农业青年,内心是矛盾的。他们面对城市生活时焦虑、困顿,对农村生活又不认同。针对团北京市委对农业青年群体的调查报告,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专家发表了看法。

  专家注意到,和全国总体情况相比,北京地区农业青年群体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占到50.1%。另外,北京农业青年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拥有北京非农户籍,也就是说,这部分人虽然以农为业,但并不是传统的农民,而是具有城市户籍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迁移,是城镇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大量农村青年涌入城市,可农村发展同样需要人口和劳动力,尤其需要具有知识和技能的青年人。在自然状态下,会有一部分外出务工的青年人口因为婚姻、子女教育、照顾老人、城市适应失败等原因自发回流到农村。而要吸引“半城市化”的外流青年人回到农村并不容易。专家认为,农村要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和服务提供等方面进行改善,回流的青年人“有业可就”,才能“待得住”。

  调查显示,部分农业青年存在政策了解不足、现代技能缺失、未来发展不明等困惑。专家建议,应该多采用互联网、手机微信等适合青年人特点的信息传播途径改善政策宣传方式,组织各种方式的技能培训,为农业青年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决策和选择,同时要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专家提出,近年来,社会工作者的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社会工作者具有传递社会政策、倡导政策与制度的适当变革,以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职责,上述种种问题可以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得到改善。

  部分农业青年能够较好地适应和融入城市社会,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农业青年会面临重返农村这一选择。专家认为,从农业青年自身角度来说,需要提高基本技能和市场竞争能力,并调整好心态。从政府角度来说,一方面,要创造更好的经济社会环境,为青年农民的城市生活和城市融入提供必要的保障;另一方面,要重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社区服务内容,提升农村社区服务水平。唯有如此,青年农民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