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论出处

2015年05月18日01:33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英雄不论出处

  中国到底有没有英雄?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英雄。

  我认为英雄可能是榜样进阶而来。榜样是在某一个领域内工作出色的人,有标准衡量。那么英雄呢?似乎真的没有办法定义,所以话剧《英雄24小时》翻遍五千年历史,从孔子、荆轲、忽必烈、李清照、康有为、林则徐……一直到我的父亲、母亲都有可能是英雄。如此看来,谁是英雄确实很难评断。

  剧中主人公在与外国人的谈判中被问及“你心目中的英雄”的时候,主人公回答“雷……”,但雷字后面跟的是“锋”还是“军”就不知道了。但我当时想到的是雷锋,此外还有刘胡兰、董存瑞等等。80后和之前的一代人所受教育中,英雄与战争往往联系在一起,是那些为了民族尊严、国家独立而牺牲的人。当舞台上再现战争英雄情景的时候,台下的观众跟着热血沸腾。

  可是,“英雄”仅限于战争环境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回顾五千年历史,古代文臣如司马迁、武将如荆轲是英雄,近代康梁、林则徐从历史和人类社会的角度看都是有“桨舵”作用的人,他们不是英雄吗?在现代,英雄也实现了“落地”,清洁工是无名英雄,教师是人类精神建设的工程师,警察是社会稳定的维护者。舞台上的演员们也直白地表示:“我心目中的英雄是我爸爸。”那么可以做出回答的是:英雄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

  可是为什么当我们被问及心中的女神的时候总是脱口而出,而当被问及心目中的英雄的时候却会语塞呢?首先是我们除了英烈没有统一的认定。

  再者,英雄,对于我们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或者说已经从生活中抽离。在忙而又忙的和平年代,很少需要英雄的号召意义和道德指向。所以一些见死不救的社会问题出现了,动辄人肉某某某的问题也出现了。剧中则提到大年初一烧头香连夜排队,幸甚至哉地屈膝下跪,还有国际业务谈判中的逢迎,其实都是与切身利益相关而发生的事情。

  《英雄24小时》提出“谁是英雄”的问题,但是最终也没有给出答案,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存在。英雄何论出处?这部戏的好处在于让我在两个小时内重新回顾了那些有可能被奉为英雄的历史名人,如果能激起观众的一些民族自豪感,便是成功所在。若在此基础上能思考一下“什么是英雄”的问题,应该是更大的收获。 (李沫)

(来源:京华时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