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中国制造“新名片”

2015年05月17日06:17  
 
原标题:擦亮中国制造“新名片”

  在外部需求疲软、外贸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中国装备却实现“逆袭”:今年前2个月,铁路设备出口总额同比大幅增长51.8%;在核电领域,已与法国、阿根廷等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装备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对外开放的“新亮点”。

  中国装备站上世界舞台,绝非偶然。“十年磨一剑”,经过长时期对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中国制造自主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创造崭露头角。随之而来的是装备出口水平一步一个台阶,逐步从设备供货向设计引领、技术带动、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输出升级,国际竞争整体实力日益强劲。比如高铁,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再如核电,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成功“出海”,显著的技术优势和高性价比成为核电企业行走世界的王牌。

  中国装备走出去,有利于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稳定外贸出口,既要寻找“新引擎”,也要坚持质量效益为先,培育实打实的竞争新优势。尽管近来我国外贸增速放缓,但产品结构、市场环境、区域布局、产业结构都在进一步优化,中国装备对此贡献颇丰。要实现外贸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型,更要强化中国装备走出去这个新助力,带动对外贸易上水平、对外开放上台阶。

  中国装备走出去,是国内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稳增长难度加大,结构调整挑战颇多。在这一关键阶段,推动中国装备与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同台竞技,将倒逼企业不断提升整体素质、打造核心竞争力。随之而来的国际产能合作也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产能要素、开拓产能市场,为国内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提供广阔回旋空间。

  中国装备走出去,更是扩大国际投资经贸合作的重大机遇。我们要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是必经之路。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需求很大,工业化进程方兴未艾,通过中国装备结缘世界、合作共赢,既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如今,“一带一路”的发展蓝图已然绘就,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将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一定要让中国装备乘着这股东风,唱响世界,赢得更广阔的天地。(经济日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