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里的生态这么美、发展这么好。生态文明怎么建,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找到了建设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路线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看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能推动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日前,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武宁县调研生态文明建设时由衷地感叹。
良好的山水生态既是大自然对武宁的格外眷顾,更是武宁人多年来对生态细心呵护和大力建设的结果。武宁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和“保护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生态县建设的实施意见》《武宁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实施方案》《武宁县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决定》等一系列保护生态的发展举措,唱响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乐章。
武宁县委书记沈阳多次指出:“要把生态作为生命线来抓,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我们的生态,把生态保护作为一切开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多年来,该县实施了最严厉的措施。在园区,抬高项目引进环境准入门槛,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环境功能区划,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一律拒之门外。农村全面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推进“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为主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山上,全面实行封山育林,严厉打击盗伐林木、无序砍树等行为。在湖区,彻底清理网箱、库湾养殖,实行清水养鱼。
通过各种措施,有效保护了全县一级空气、一类水质,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该县境内地表水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72.1%。武宁县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
坚持走绿色崛起的道路,经济发展也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2014年,武宁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赶超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0亿元,四年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78亿元,四年增长21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7元,四年增长87.8%。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张雷)
(来源:光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