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文博会上,主打熊猫元素的四川馆参观者络绎不绝,一款名为“天府瞳”的熊猫玩偶火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玩偶,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3D熊猫,是带你看熊猫的‘眼睛’。只要用手机下载安装一个‘天府瞳’APP,就能随时随地知道熊猫在圈里干什么。”开发“天府瞳”的四川文化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成说。他兴致勃勃地拿起一个熊猫玩偶为记者演示:用手机扫一扫熊猫的脸,手机里立刻出现24小时直播的成都大熊猫繁殖基地实时动态,还有熊猫的“卖萌”图片、逗趣视频、熊猫资讯,甚至还能进行熊猫认养!
事实上,研发这款高科技的熊猫产品可不是专为“卖萌”的,它还承载着四川文化部门的一个希望——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探索在未来利用“互联网+”手段去传播、推广四川的传统文化艺术。
逛四川馆,来自“天府之国”各地的民间文化艺术精华尽收眼底:从小凉山的彝族刺绣到遂宁的观音绣,从中国书画夏布到根书、布贴画,从四川盆地特有的玫瑰艺术陶瓷到井研农民画艺术……其中不乏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绚烂多姿的特色民间艺术品或多或少都碰到了产业化推广的难题。
来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井研县的井研农民画,首次登上了文博会舞台。乡土气十足的画作生动展现了春耕秋收等农俗农事,色彩鲜艳、画风质朴,颇惹人喜爱。井研县文体局局长李旭东告诉记者,近几年,井研人开发出了一系列农民画延伸艺术品,包括“瓷艺乡愁”、“真丝彩巾”、“中国折扇”等,希望将农民画从“事业”做成“产业”,但这项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做好推广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二三线城市缺乏很好的文化推广机制和手段,我们四川文化企业服务中心希望搭建起这样一个平台,服务地方和文化企业,帮他们实现文化产品的市场效益最大化。”张成说。他告诉记者,“天府瞳”熊猫玩偶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他们不只做熊猫,四川展馆里所有这些农民画、蝴蝶画、蜀锦蜀绣艺术品,都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实现更好推广。下一步,他们将紧密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完善市场化运作手段,让四川多姿的民间艺术走向世界。(经济日报记者 郑 杨)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