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

2015年05月15日18:16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我国将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

  新华网北京5月15日电(记者姜琳、陈雯瑾)在15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我国将积极探索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零售贷款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是未来推进的方向之一。同时为防范风险,避免重蹈美国金融危机覆辙,我国未来明确不搞“再证券化”。

  “开展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能够拓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渠道,加快处置速度,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潘功胜在会上说,通过这种方式还能更好地发现不良资产的价格,有利于提高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回收水平。

  近年来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升。截至2014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4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由2013年末的1.49%上涨至1.6%。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告诉记者,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推进,基础资产由优质资产向一般资产和不良资产延伸是大趋势。特别是在不良率加速上升期,允许银行把坏账“打包”后再融资,才能真正激发银行盘活存量、腾挪资源的热情。

  我国在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方面已有成功实践。据潘功胜介绍,2005年至2008年,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共发行过四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100多亿元。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兑付,运行良好。随后由于金融危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全面暂停。

  鉴于美国的前车之鉴,监管层提出扩大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同时,明确“不搞再证券化”。潘功胜表示,资产证券化从理论上说是可以进行多层的证券化,层级越多,基础资产和投资人之间的距离就越遥远,证券化产品也会变得复杂。这不仅客观上会使风险难以识别,主观上也会产生过度转移风险的道德风险。所以我国在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强调一个基本的原则,要保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简单、透明。

  一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表示,不良资产的资产构成、成本、产品设计等都与一般资产不太一样,相关配套制度问题都需要解决。同时,由于不良资产较普通信贷资产的违约风险更大,所以不良贷款的证券化对信息披露和科学评估定价的要求更高。当前有关部门已经在对相应的信息披露机制不断制定和完善中,未来资产证券化发展值得期待。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