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5月14日电(记者陈健)“快!泥石流马上来了,大家快跑!”回忆起去年8月泥石流发生时的一幕,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东谷乡二卡子沟地质灾害监测员玉红仍历历在目。
丹巴县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势险峻。去年8月9日凌晨2时,这里的二卡子沟发生泥石方量达60万立方米的特大泥石流,10栋房屋被冲毁,85栋严重受损。在泥石流到来之前的危急关头,玉红一边呼喊,一边燃放报警烟花,催促村民迅速离开房屋,1500多人在10分钟内全部安全撤离。
中国是世界上发生山地灾害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仅四川省现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4.3万处。丹巴县东谷乡的这次成功避险,是中国西部地质灾害高发地区有组织的成功预警、抵御地质灾害的一个案例。
本周刚刚公布的《2014四川省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去年,四川省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82处,避免了6388人因灾伤亡。
地质灾害是如何成功避险的?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蒋俊说:“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一大因素,所以掌握预警信息非常重要。”
蒋俊告诉记者,四川国土资源、气象、水利等部门通力协作,面向公众实时发布雨情、险情预报,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至基层。
在丹巴县东谷乡这次泥石流发生前,也就是去年8月8日16时,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气象局发布未来24小时预警预报信息,甘孜州、丹巴县国土资源部门也先后发布强降雨天气地灾预警信息。
注重科技也是中国战胜地质灾害的要诀。在“防灾压力很重”的芦山地震灾区,去年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在防治过程中,我们‘向科技要生命’。”雅安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王军说。
王军所说的“科技”在宝兴县冷木沟作用明显。针对冷木沟这个芦山震区“最大隐患”,国土资源部支援建立了中国最先进的高山峡谷区域泥石流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激光夜视视频监视仪、北斗自动雨量仪、泥位计、水位计、地声监测仪等设备。“两年来,成功预报并帮助我们抵御了多次泥石流。”王军说。
“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是中国战胜地质灾害的又一法宝。中国基层以农村村社、城镇社区、基层单位和施工工地为单元,组织群众参与防灾,发挥老百姓在基层防灾中的主体作用。
像玉红这样的监测员,就是中国基层“群测群防”网络的一份子,他平时是当地一名普通村民。
蒋俊说:“遇上强降雨,监测员要对重点防治区域做好雨前检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新闻发言人朱明仓说:“由于措施得力,去年四川全省因灾死亡失踪人数首次降至个位数,创防灾历史最好纪录。”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