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的新鲜出炉,全世界影迷的目光都向法国南部的小城戛纳集中。2015年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比以往更加吸引中国观众的目光,一方面是因为两位华人大导的新片——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与侯孝贤的《聂隐娘》双双携手入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今年的入围影片汇集了太多商业影片的当红影人:马修·麦康纳、凯特·布兰切特、艾米丽·布朗、迈克尔·法斯宾德、玛丽昂·歌迪亚……真可谓是群星璀璨,巨星云集。
明星对电影节组委会来说可谓是一把双刃剑,虽说无形中加强了宣传和造势的力度,但同时也让欧洲电影节的“高冷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发行市场上,好莱坞电影一票难求的盛况,更是让独立电影陷入了尴尬。如何在商业环境中坚守艺术品质,把戛纳电影节组委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冲突,可谓是电影的原罪,从电影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困扰着所有热爱电影的人们。2014年1月才刚刚掌舵戛纳的皮埃尔·埃斯库尔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也同样显得举步维艰、如坐针毡。相较于更加老派古典的雅各布,他表现得更加亲民,对商业市场和普通观众更加友好,希望戛纳影展可以成为大众接近电影艺术的一架桥梁,也希望一直以“高端大气文艺范”为显著特征的戛纳影展在一定程度上商业化、科技化、娱乐化。为了实现他的追求,埃斯库尔必须大力招商引资。对热钱云集的中国电影市场微笑,接受Kering作为合作赞助商都是他的必要手段。虽说他在接受采访时坚称绝对不会向赞助商妥协,但是坚持艺术纯粹性的理想主义者们对商业资本往往具有神经质般的敏感。于是一时之间“戛纳沾染铜臭味”成为了一个话题。可是当他们在茶余饭后吐槽越来越强的商业性对电影本体的侵害时,却往往忽略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就是为了在咖啡厅中卖票而生的——电影本质上就是一种商业搭台艺术唱戏的游戏。
我认为,皮埃尔·埃斯库尔目前面临的这个公关危机,本质上虽然是电影与生俱来的矛盾——工业性与艺术性的内生危机,但更关乎如何让普罗大众对欧洲电影节摆正心态的问题。在大多数影迷的心中,以戛纳、柏林、威尼斯为代表的欧洲电影节本身就是以独立之名用艺术理想对抗商业现实的有效平台。相对于此期待稍有偏离,就会立刻成为众矢之的,从艺术的神殿上迅速跌落,似乎变得一钱不值。
其实,在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冲突中,我们常常忘记了,戛纳电影节成立的初衷是为了以电影的名义反抗纳粹的。二战之后的欧洲百废待兴,落魄的欧洲艺术家又团结起来,把战争暴发户美国,以及代表美国梦的好莱坞和商业电影体制视为共同的敌人。于是欧洲电影节开始平衡欧洲电影(往往是以小成本和“看不懂”著称)与经典叙事原则主导的商业电影的评奖。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戛纳电影节成为了反抗权威、革新思想的急先锋,通过展示弱势国家民族电影的方式帮助各个国家树立自己的民族文化。
但随着跨国公司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艺术创新离不开科技革新,精妙的艺术构想往往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商业投资与艺术水准逐渐由“针尖对麦芒”变成了“水涨船高”的关系,戛纳电影节也开始对好莱坞电影敞开大门。与此同时,各国之间对艺术电影参赛权的争夺热点也逐渐由“地下电影”的反抗性过渡为商业资本运作的可能性。如果说曾经的观念是“越是地下的,越是真实的,越是真实的越是民族的”;那么现在的态度则是“越有市场的,越是资本的,越是资本的就越是世界的。”
戛纳电影节走下“高贵冷艳”的圣坛是一种必然。商业无罪,艺术有理,需要端正的是我们看待事物的心态。
(祖纪妍)
(来源:京华时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