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防震减灾)你的房屋,抗震吗?——地震与防灾工程专家谢礼立院士“支招”
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记者余晓洁、崔静)你的房子够坚固能抗震么?如何让建筑在地震中屹立不倒,从而减少人员伤亡?
汶川地震7周年之际,记者专访了我国地震与防灾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
震级相当的两次地震缘何遇难人数悬殊?
2014年8月发生的鲁甸地震为6.5级,2014年10月景谷地震为6.6级。两者震级相当,释放的能量接近。鲁甸地震中超过600人遇难,而景谷地震人员伤亡情况轻得多,震后24小时,1人遇难。
“地震伤亡情况,不完全取决于震级,还与人口密度,震源深浅,人员聚居区与震中距离,地基和房屋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谢礼立说。
鲁甸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65人,属于人口稠密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农村房屋老旧,砖混合结构、夯土墙承重。而景谷人口密度为39人,当地木结构民居抗震性较好。
“景谷木结构房子,倒下来不至于压死人。鲁甸民居土坯结构质量大,惯性力、地震力、破坏力与质量成正比,所以造成较重伤亡。修建农村建筑一定要做到地基好一点、屋盖轻一点、连接牢一点。这样才能防止整体倒塌。”谢礼立说。
抓住六大环节能保证你的房子更抗震
地震中大部分人员伤亡是房屋倒塌导致的。如何让房屋更结实更抗震?
“严格按抗震标准建造房屋,在地震中就没有大问题。”谢礼立认为,应该从以下六环节增强房屋的抗震性。
首先是正确选择场地,避免把房屋建在山坡、河谷等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和地基不稳定的地区。二是正确的设计。三是严格按照建筑图纸正确施工和监理,不允许偷工减料。四是按照不同地区受地震威胁的大小、频度对建筑物进行科学设防。五是不能随意改变房屋用途或修改结构格局如拆除承重墙。尤其不能私自将住宅当仓库使用,盛放重物。第六正确使用和维护房屋。
谢礼立认为,以上六点是一个整体,缺少哪一点都会带来隐患。如果真正做到以上六点,房屋在地震中的安全就有保障。
花在房屋抗震上的钱,值!
“很多人担心抗震的房子要多花很多钱。其实不然,以抗烈度为九度的地震为例,抗震设计和施工的成本相当于结构成本的15%到20%。这个钱不会白花,不但能抵抗地震保护生命,还能够使房屋寿命相应地延长30%以上。从市场角度讲,抗震性能作为一种附加值,也是房屋的卖点之一。”谢礼立说。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位于甘肃南部的文县有两个村庄。汶川地震前,两村新农村建设,政府每户补贴了五千元钱。汶川特大地震来袭,周围房子倒了一大片,而这两个村的房子不但没倒,甚至没发生任何轻微的破坏。震前科学预防,把房子建得更抗震要比震后救灾、救济或重建更有价值,更重要。”谢礼立说,“这里面建设者、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要各司其职。”
抓住城镇化契机,扎紧防震减灾“篱笆”
针对我国城镇建筑防震能力薄弱的现状,国务院在《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中将“建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区”作为防震减灾“十一五”阶段目标。2009年,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正式施行,增加了关于农居抗震的相关制度。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农村防震保安工作。
“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城镇转移,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防震减灾应该抓住城镇化的契机,好好扎紧‘篱笆’,切实增强防震意识,把新建的房屋抗震性能做好。”谢礼立说。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