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年内第二次降息 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2015年05月11日16:22  
 
原标题:央行年内第二次降息 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原标题:中国央行年内第二次降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赵阳、陈雨):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10日决定,自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业内人士表示,降息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以抵御经济下行压力。

  中国央行今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本次降息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1%,降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

  对于此次降息,市场预期早已形成,只是在时间上让人们感觉稍微有点儿提前。因为在上周五,央行发布报告称中国将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不实施量化宽松,周日就宣布了降息,分析人士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周六公布的经济数据的影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说,经济下行的压力和近期的数据表现促使了此次降息的形成。 “这次降息是符合预期的,总体上是针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我们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PPI连续37个月负增长,有一定的通缩压力,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融资成本很高。现在的政策是过去半年宽松政策的加码,增加了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表示,本次降息就是要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自2015年一季度以来,经济运行显然面临着比较大的下行压力,物价总水平保持在低位,这都决定了我们通过利率下调以实现实体经济部门的实际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客观需要,以此来稳定实体经济运行的预期。”

  此次降息是今年内第二次降息,也是自去年11月以来的第三次降息,三次累计下降0.9%。半年时间内,央行为何三度出手降息?外界普遍认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那么,这次降息效果如何?会在何时显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表示乐观:“下一步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可能因此减缓,投资消费、房地产和股市会因此受益,对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是有益的,我相信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过,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看来,降息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显现,需要有一段发酵的时间,效果将在未来3到6个月内显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面临复杂的经济局面,我们政策的灵活性是在不断加大的。不断积累起来的经济灵活性不断传导到实体经济中去,它会越来越发挥作用,对经济产生支持作用,对融资贵、融资难产生积极作用。但每一次都有传导的过程,就这次来讲,存贷款基准利率才下调0.25个百分点,本身并不是太多的,一般银行从执行新政策,在新政策下面,贷款要放出去,那恐怕要3到6个月左右的时间。”

  虽然传导到实体经济尚需时日。不过降息消息发布后,11日股市反映较为明显。沪深两市一扫上周阴霾,大幅高开,走势强势。截至收盘,沪指报4333.58点,涨幅3.04%,深成指报14944.88点,涨幅为3.20%。创业板上涨近6%。

  对于这次降息,有一种声音将它和“中国版QE”概念相关联,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表示,利率政策是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利率政策就意味着政策空间依然存在,而所谓“中国版QE”的说法是建立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失灵、缺乏操作空间的基础上,与近期中国货币政策量、价工具组合综合运用具有较大余地不符。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