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来袭,还蹭课吗

2015年05月11日09:45  来源: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慕课来袭,还蹭课吗

  ■通讯员 刘晶

  慕课来袭,大规模在线课堂是否会取代传统的大学课堂呢?有了慕课,与传统课堂相伴而生的蹭课现象还会存在吗?

  为此,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临沂大学及福州大学五所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蹭课”问卷调查,面向师生随机发放问卷7201份,其中教师335人,学生6866人,学生以大一、大二、大三年级为主,包括部分大四学生和研究生。调查结果显示,蹭课依然是大学校园里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与选课、上课相伴而生,热度有增无减。那么,在大规模在线课程随时可选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大量学生选择蹭课呢?我们如何理性看待大学生蹭课?

  传统课堂 不可跨越

  受访的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表示,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线上互动与课堂互动有着本质区别,学习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不只是教师的“你讲我听”,还有师生、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沟通交流。在线课堂的优势在于拓展了人们的学习空间,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实现无限的共享,然而传统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浓厚的学习氛围,激烈的思想碰撞是在线课堂现阶段所不能实现的。

  因此,在回答是否蹭课时,近八成(73.32%)的学生表示会经常或偶尔蹭课,大学的传统课堂,依旧魅力不减。

  功利不再 兴趣使然

  关于为什么选择去蹭课,调查显示,“个人兴趣”是大学生蹭课的主要驱动力,占到被调查对象的84.46%,只有小部分学生是因为有转专业计划、跨专业考研或其他原因。教师也是蹭课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31.42%的学生有着慕名而去的蹭课经历,一些颇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经常有着班容量不够的烦恼。蹭课的课程类型方面,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管理类”(35.13%)、“外语类”(33.61%)、“文史哲类”(30.41%),学生不只满足于个人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想更多地丰富自己,开阔视野。

  这充分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观念已有所转变,他们兴趣广泛,学习动机更多源于志趣而不仅仅是升学、就业等功利性目的。而教师要想把学生真正地留在课堂上,一定要苦练基本功,增强教学魅力。

  欢迎蹭课 只要你学

  调查中,大部分教师都不反对学生的蹭课行为,对蹭课现象表示支持的教师占到被调研对象的52.24%,62.09%的教师甚至向外校学生敞开大门,支持学生跨校蹭课;超过半数(56.12%)的教师会在课上课下与蹭课学生交流互动,89.85%的教师认为,蹭课对教学工作没有影响,37.61%的教师甚至认为蹭课使自己上课更有动力。学生也对蹭课现象持相对包容的态度,40.23%的学生选择了支持,44.22%的学生对“蹭课族”表示佩服和欢迎。

  调查发现,虽然蹭课被大多数师生肯定,但蹭课学生的表现并非完全尽如人意。46.87%的教师认为蹭课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一般,还有少部分教师指出蹭课学生课堂表现不好,漫不经心。超过七成(71.04%)的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很好地遵守课堂纪律,不要迟到早退,既然选择,就应该坚持到底。此外,教师建议蹭课的学生一定要分清主次矛盾,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专业课为主,万万不可捡芝麻,丢西瓜。学习靠的不仅仅是兴趣,更要负责任,为自身的长远发展考虑,切忌太过任性。

  “互联网+”让蹭课更便捷

  大学生蹭课的积极性很高,但是,蹭课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调查显示,87.5%的学生从来不会跨校蹭课,除了时间不充裕、交通不便利外,获取课堂信息的渠道不畅通也是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蹭课尤其是跨校蹭课的“种种不便”,活跃的大学生开始自己设计课表软件,一时间,超级课程表、课程格子、大学课程表、掌上课表等蹭课神器频出。调查显示,54.41%的学生通过咨询教师或同学获取相关信息,只有29.33%的学生使用了流行的蹭课软件。其中,超级课程表软件使用最为广泛,占41.23%,课程格子、掌上课表两款软件也有部分“推崇者”。在超级课程表的使用者中,过半数(57.4%)的学生只了解其基本功能,使用软件的最主要原因是“了解自己的课程安排”。相比学生而言,超七成(77.54%)教师表示熟悉目前流行的某一款课程表软件,但使用者比较“小众”。以超级课程表为例,仅有20.7%的教师表示会使用该软件。

  “互联网+”时代,拥有并熟练使用蹭课神器,不仅可以管理、共享个人的课程表,分享使用同一软件的其他学生的课表,还可以和上同一门课的小伙伴进行沟通交流,使跨校蹭课变得更加简单而美好。揣着手机去蹭课,会不会成为一种校园新常态?

(来源:中国教育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