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进入中国家庭30年,相对丰富的车型选择和种类繁多的用车APP,国内的道路环境的进化却刚刚开始。随意停车、并线、抢行、逆行、走自行车道等,因此引发的事故和冲突在国内大小城市里每天都在上演。北京大街上一天遇到几个开斗气车的司机也不足为奇。前几天更有一个外国友人录了一段中文脱口秀,讽刺说国人开车都像猴子。说实话,这个视频被我没能看完。
先不说被打女司机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打人男司机为自己过激的行为付出怎样惨重的代价。最让人痛心的是这些代价最终还没能治好哪位女司机的“病”。这才是问题所在,有了这样那样的教训和先例,国人为何还要就犯,还不觉醒。
其实在较低的违法成本下,国人这样不顾一切的开车习惯已经成了一种惯性思维,有些人走到路上认为自己理应优先通行,为了快和方便随心所欲、不顾一切。只要不出事,甚至被罚他们也从未考虑过危险驾驶会对自己和他人会带来什么危害,直到有了血的教训才醒悟。
有了血的教训有人也未必悔改。前不久我还听朋友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个朋友因为几年前的酒驾酿成了致多人死亡的大事故。而“痊愈”后仍在山路上和别人开斗气车,甚至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下逆行超车,被车内的同行者轰下了车。这样的司机该不该打,经历了如此惨痛的教训都没能“洗礼”他,打死他又如何。
几周前我驾驶摩托车走在北京通州区的京塘路上,因躲避前方连续并两条线出主路的本田轿车而摔倒。车虽坏了,好在骑行服和护具起了作用再加后车跟车距离远,只受了轻伤。黑色的本田轿车却毫无减速之意,扬长而去。如果此时我能追上去,将那位司机脱出车外痛打一顿呢?能让这个人从此不再危险驾驶吗?
回到女司机被打,前几天有位叫孙晓红的媒体人在某汽车网站上针对此事件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将女司机被打聚焦在了男女司机的各种差别和对女性司机的性别歧视上,惹来一片嘘声。打人不应该,保护当事人隐私也很重要,但把同样享有路权并且要尽相同义务的男女司机区别对待,不仅有些偏颇,也是对性别的歧视,因为法律面前没有性别之分。
只要选择开车,无论男女司机都不弱势,因为方向盘握在自己手中。真正的弱势群体是路人还有车内同行的伙伴。一个多次就范的女司机,只能表明她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并且随意违法的成本太低。
我和几位同事曾经讨论过,危险驾驶罪是否要再细化究竟哪些行为能构成危险驾驶罪,怎样对危险驾驶罪进行及时的现场执法等等,让习惯危险驾驶的人提前付出惨重的代价,更值得管理部门思考。一个合格的司机不仅是要熟练驾驶,更要先在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上做个合格的公民。怒驾症不是不能治,而是缺乏自我约束和责任感。有些冲突和事故就在加塞还是排队,是挤过去还是让一让的一念之间产生。
文/杨灿
(来源:北京青年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