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影屹立在震区“孤岛”

2015年05月09日0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他的身影屹立在震区“孤岛”

  这是一场时间与生命的赛跑,也是一场灾难与人性的对抗。

  在突如其来的“4·25”尼泊尔强震面前,来自烟台的援藏干部李冬没有犹豫,没有退缩,危难时刻扛起一线指挥的重任,历经大小余震80余次,度过5个惊心动魄的日夜,成功转移安置中尼边境聂拉木县樟木镇4406名群众。这里,是此次尼泊尔地震中中国境内震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时间再度闪回到那个天崩地裂的午后。

  4月25日地震发生当天,李冬等几位同志正在樟木镇进行工作考察和义诊活动,瞬间天旋地转。36岁的李冬从未经历过地震,慌乱中,他和身边一个吓懵的妇女一起奔到街上。满街惶恐无助的人们让他迅速冷静了下来:有没有人受伤被困?对外通道畅通吗?余震灾害是否可控?

  危难面前,身为聂拉木县委副书记的李冬想到的首先是责任。

  “我是县委副书记!大家不要慌!”喊声淹没在嘈杂中,他大声疾呼着,直到嗓子喊哑。李冬拿着扩音器,站在消防车上,惊慌失措的人们慢慢靠拢在车前。

  安排救助困在建筑物里的群众,派人寻找平地安置灾民……一道道紧急命令开始下发执行,樟木镇的群众有了主心骨。

  地上的人们马不停蹄地忙着震后救援,天上的乌云翻涌酝酿着一场暴雨。

  山体松动、房屋裂缝、堰塞湖……暴雨将导致更多的不可控灾害,必须与老天爷赛跑。

  “跑”,是李冬行动的关键词。他跑着用对讲机沟通镇政府、部队、公安、救援队,跑镇政府、跑学校、跑安置点、跑救援现场……他坚信,争取时间就是争取生命,与老天爷赛跑,能快一分就能少一点群众伤亡,能早一秒就能少一点财产损失。

  这份信念,让震后樟木有了强有力的调度指挥。短短两小时内,从混乱中回过神来的人们搭建了80多顶简易帐篷,并按统一指挥,陆续就近转移到了8处场地。

  与外界联系不上是李冬心里始终压着一块石头。接踵而至的消息更是雪上加霜,樟木唯一的通外道路上,已有多处大滑坡、两处雪崩,道路中断、电力中断、食品供应中断……

  此时的人们已历经十余次余震,6人死亡,2人重伤——派出去的战士、公安、消防队员陆续汇总灾情和救援状况。

  灾民的吃、喝、用、睡、防疫、药物……都是问题。李冬明白,樟木已成为震中“孤岛”。

  曾任团蓬莱市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的李冬,援藏前担任烟台市牟平区分管外贸的副区长,手机长期开通国际漫游。通过微弱的国际信号,他打通了与外界联系的信息通道。

  25日下午5时22分,李冬给聂拉木县委书记王平发出短信:“群众已安全转移,目前确定6人遇难,电话只能偶尔接通,打不出。”

  樟木镇之外同样心灼的全国人民终于听到了灾区的确切消息。王平迅即来电:你在那里全面负责。

  随后,樟木镇的救灾状况通过媒体传给全国人民,除少数群众伤亡外,滑坡等次生灾害造成道路和通讯中断是救援的最大困难。

  樟木是贸易口岸,90%的物资都是由县外运进来的。帐篷、饮用水、食品、药品、燃气……道路不知何时畅通,物资紧缺困扰着大家。

  李冬当机立断,将有限的物质集中起来,统一供应集中使用。医院将抗生素类药物优先保证危重病人,尽量争取救治时间;对于商店,李冬下令:危难时刻大家要同舟共济,食品等生活用品不许高价卖,谁违反禁令,以扰乱公共秩序论处;对遇难者家属,一方面要安抚情绪,另一方面为防止引发疫情,细心做遇难者家属的工作,尽快火化掩埋遗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月26日下午,尼泊尔电台预报,下午3时左右会有一场强余震。

  来不及开会讨论研究,李冬当机立断:下午1点到5点之间,全镇进入紧急状态。

  通过对讲机,各救援队伍听到了李冬的讲话:“所有人停止活动。公安开始巡逻清查,屋里不许有一个人!街上不许有一个人!”

  警笛轰鸣,人声呼喊。灾后余生的人们听从指挥纷纷进入了安置区域。

  下午3点10分,7.1级余震爆发。大地颤动,房屋撕裂,山体滑坡……各安置点陆续汇报,无一人伤亡!

  看着四周坍塌的山体,想想难以预期的天气,群众的生命大于天,李冬决心将所有群众转移到更安全的平台上去。

  恶劣的道路让外面的救援进不来,里面的人们出不去,而因为气候原因,空投屡屡失败。物质短缺,伤员危重,不断的滑坡……考验着人们的心理极限。27日又一次大余震警告指挥,调度,部署,李冬不敢松一口气。

  4月28日中午1点左右,李冬接到电话指令:将樟木镇群众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区。

  放下电话,李冬马上召开安置点负责人会议,担心群众不舍得离开,还特别交待“做群众工作时要注意方法”。

  4月29日晚,李冬和烟台第七批援藏干部领队、聂拉木县委常务副书记孙玉荣指挥最后一批群众撤离。

  从撤离命令下达到最后一批群众离开樟木,30多个小时,李冬等干部配合先后徒步进入樟木的上级领导丹增朗杰、王平,苦口婆心动员群众,组织大转移。

  4月29日午夜,李冬在开完前线指挥部最后一个会议,迈出帐篷的一刹那晕倒,被旁边的战士一把扶住。

  直至樟木灾民全部转移完毕的五天五夜里,先后经历大小余震80余次,没有新增一例伤亡。在这场意志与灾难的较量中,在这场坚持与抉择的拉力赛中,李冬和他的同事用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4月30日凌晨1点半,李冬与伙伴们乘车离开樟木。四天四夜没合眼的李冬,在圆满完成4406名群众顺利转移任务后,终于在车上睡了一觉。

  “被困在樟木的4兄弟终于活着出来了……已坚守4天、接近崩溃却仍与我争执留下的李冬见面拥抱,泪水长流,让我难以面对,无法与他交谈……”共同奋战在樟木灾区的烟台援藏干部孙玉荣的一篇微信让人潸然泪下。

  在相隔万水千山的烟台,善良的港城人民牵挂着远方的灾民和援藏的亲人。烟台市慈善总会、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第一时间纷纷开通了抗震救灾捐赠热线,烟台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与热心的网民们通过微信平台为灾区群众发起了筹款倡议。李冬的儿子在电话中告诉爸爸,同学们为李冬画了一个太阳表达平安祝愿。

  4月26日,烟台市召开专题会议,确定紧急筹集资金300万元,用于支援聂拉木县抗震抢险救灾工作。

  4月29日上午9点,承载着烟台广大爱心人士、志愿者美好祝愿的救灾物资装车出发。

  5月5日,烟台微信网友捐赠的价值22万元的救灾物资在聂拉木交接入库……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