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印军的少年士兵

2015年05月09日02:43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中国驻印军的少年士兵

1944年,美国陆军通信兵团的摄影兵在缅北密支那拍摄的中国少年士兵。

《缅甸战役》

  作者:(英)弗兰克·麦克林恩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2013年5月

  亚热带的缅甸北部只有雨旱两季,年末气温依然可以达到30度,阳光直剌剌地射在大地上,人们依然穿着单衣和短裤。1944年12月5日,美国陆军通信兵团的摄影兵在缅北密支那遇到一支中国军队,用照相机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在镜头前立正的少年兵只有10岁,身穿小号夏季军服、打着绑腿、交叉斜挎着行囊、还背着自己的被褥,比身后的成年士兵还要精神。戴着美军头盔的大兵们或许是怕小孩儿晒伤,给他换了一顶宽帽檐的英军头盔。

  图注称这支部队属于中国驻印军新编第6军,引起了很多读者质疑。在大众的印象里,驻印军是一支现代化部队,素质整齐、装备精良。从师长、团长到连长、班长都受过美军严格训练,战士不是百战余生、经验丰富的老兵,便是从国内精挑细选送到印度受训的精壮,怎么会有小孩子混迹其间?

  在关于远征军的争论中,这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点滴。许多人认为远征军战功彪炳,是因为官兵齐心协力、士气旺盛,将校精通兵法、神机妙算、指挥有方。美军不过提供武器,只能算得上锦上添花。但新编第6军军长廖耀湘1945年1月4日在陆军大学作报告时称,能够打胜仗,首先是补给充分,“经我们平均计算,摧毁敌人一中队,需要炮弹一千三百发左右。所以我们得到一个最大的教训,就是打仗并不希望炮多,最重要的是炮弹多”。其次是医药卫生完备,“这次新廿二师受伤的竟有五千多人,但是为什么还能够继续攻击呢,就是因为这些受伤的士兵,能够很快地医好,回来继续作战”。第三则是粮秣充足,“他们的营养,完全是照科学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脂肪和肉类”,对指挥经验不过寥寥几句带过。场下期盼聆听战术演说的陆大学生瞠目结舌,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更是气愤,“不知蒋先生何以要此种人在此等场合报告此等事”。

  廖耀湘说的不过是实话,少年兵问题也是如此。美军、日军都是工业国家动员体制下的产物,不足龄的少年在军中没有容身之地。中国军队则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一分子,依然保留着自己的道德伦理和生存法则。他们会强拉壮丁确保实力,但也会收容孤儿少年,给他们找一条活路。徐永昌本人父母双亡,12岁时被毅军(毅军为清末主力陆军)收留,从“幼不成兵”一步步成为上将。新6军的第14师、第50师都是从国内整建制运往印缅受训、参战,部队中的少年兵只能一起带走。对老兵而言,这是一种传统,即使美国人来点验和管理,他们也照样有办法应付过去,给小孩子一身衣物、一口饭吃。

  刻板印象往往源自史料稀缺与视角单一,即使战略问题也不例外。《史迪威日记》和芭芭拉·塔奇曼的《逆风沙——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几乎是三十年来中国读者了解印缅战场美方叙述的唯一来源,驻印军又由史迪威一手促成并取得辉煌成绩,史迪威被罩上英雄光环,反对他的人士便被视为蠢蛋小丑或居心叵测。近年来,认为史迪威是战时中美关系紧张罪魁祸首的《剑拔弩张的盟友》、英方视角的《缅甸战役》等新的译著不断推出,这一固化的印象才被逐渐打破。

  拍下这张照片几天后,新编第6军奉调回国,次年在湘西会战大败来犯日军,抗战胜利后奉命进驻南京。照片上少年兵的姓名和去向已经无从知晓,但欢庆中国军队光复南京的人们,或许曾在新6军入城队列中见到过他小小的身影。

  □王戡

(来源:新京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