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5月7日电(记者王井怀、王菲菲)在山西省黄土地忙碌的身影中,一批来自城里的创业者上山下乡,在黄土地里放飞他们的创业梦想。
农大毕业生27岁挣得人生首个100万元
在山西太谷县的一片占地近1000亩的塑料大棚创业园里,活跃着一批大学生创业者。他们把所学知识从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在培育草莓、金银花、食用菌的同时,也放飞自己的创业梦。
今年刚30岁的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生黄超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已经身价百万。刚上大三时,黄超在学校周边农村承包大棚种食用菌创业。“我把书本上的知识在地里反复实验,几经失败摸索出核心技术,27岁时便挣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元)。”
大学毕业后,黄超选择留在农村,现在经营着一家自己的农业合作社,成了当地有名的种田能手,经常到山西各地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不少在校大学生也走上田间创业路。河南小伙谢圣杰是山西农业大学大四学生,自去年开始在学校的创业园区种植甜瓜。“平时同学们都自称农民,可骄傲了,不觉低人一等。”
记者看到谢圣杰时,他正在大棚里干活,汗衣贴背,皮肤黝黑。“父母年纪大不能种地了,我们来接班。”他说,“与父辈不同,我们掌握最前沿技术,懂得经营管理,只要有投资,土疙瘩里也能种出金元宝。”
现在,山西农业大学的创业产业园里活跃着19支大学生创业团队。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石扬令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重返田间地头创业,大学生把自己的个人梦想融入时代潮流中,这不仅有助于破解“谁来种地”的问题,还能使传统农业脱胎换骨。
养鸡厂里有“诗意”
养鸡大户刘炯岩最近忙着在自己的养鸡场里建造一座小亭子,“亭子名叫‘静轩茶堂’。喂完鸡,就到里面喝杯茶。”他说。
这位“80后”小伙履历丰富,挖过煤、当过司机、贩卖过衣服鞋帽。凭着踏实能干,刘炯岩早已经在城里买车买房。
如今,他的生活重心转移到山阴县乡下的养鸡场里。“如今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我认为建立远离污染、不喂饲料的家禽散养基地肯定有市场前景。所以2010年我承包农村400多亩林地建立了养鸡场,走上创业路。”刘炯岩笑着说,“当时附近村民都问,这片荒地白给都不要,你竟然还花钱租?!”
随后,养鸡场快速发展。截至去年底,养鸡场的销售额突破800万元,成年优质芦花鸡近6万只,鸡蛋和鸡肉已经打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走进养鸡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份“诗意”——
门口是“边塞诗”。在养鸡厂门口,刘炯岩设计了三个招待客人吃饭的蒙古包,“山阴县在雁门关外,古时便是‘天苍苍野茫茫’。小小的蒙古包增添了场区的塞外风情。”
场内是“田园诗”。在饲养区记者看到正在修建的“静轩茶堂”。刘炯岩说,亭子下层是小型酒窖,准备放自己喜欢的酒,上层是茶台,“‘巡视’完鸡场,可以跟朋友一起品茶或小酌,体验一番古人的‘故人具鸡黍’、‘把酒话桑麻’。”
“创业很艰苦,但只要心有理想,鸡窝里也可以诗意地生活。”刘炯岩说。
房地产老板种枣忙
今年大年初二,房地产老板艾勇利没有像往年一样在城里与朋友把酒言欢,而是独自一人开车进了吕梁山。在山西石楼县离黄河几十里地的一片山坡上,有他的700多亩枣林。
“我要打破黄土高原千百年来的农业习惯,用现代营销模式重塑当地农业。”放完一挂鞭炮,艾勇利立下新年宏愿。
此前,石楼县枣农因为气候原因已经连续11年歉收。在山坡的这一面,记者看到一位村民正砍掉自家地里的枣树,“年年赔,还不如卖了,7块钱一根。”
而在山坡的另一面,艾勇利一口气种下720亩枣树。“农民需要改变靠天吃饭老路,改走靠科技发家致富的新路。”艾勇利说,新栽的枣树采用了低冠、搭棚、品种嫁接等方式种植。低冠是降低树高,方便采摘;搭棚是防止枣树在坐果期受到恶劣天气影响;此外,还与山西省农科院合作,优选30多种枣树接穗品种进行试验,确保优产高产。
更令周围村民新奇的,是艾勇利“倒排时间表”的种地模式。
艾勇利在枣林下种了西瓜、西红柿、白菜等有机蔬菜。“这些瓜果蔬菜什么时候种,市场说了算。”他笑着说,“我们有专业团队在全国各地调研市场信息,预判蔬菜什么时段在哪个城市有市场。按上市时间倒排种植时间表,安排蔬菜的培育和销路。”
“创业有两层境界,第一层是为社会提供产品,丰富人们的生活;第二层是为社会提供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艾勇利说,“我希望能达到第二种境界。”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