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猪倌做“微商”

2015年05月08日06:24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赵猪倌做“微商”

绘图:刘念

  本报见习记者李慧斌

  “猪肉、猪肚、猪舌、猪蹄、猪油、猪排……”,“赵猪倌”把自己拿粮食喂出来的猪在微信朋友圈里售卖,配图介绍自己的猪肉,还给大家附上食谱和做法。很多吃过他猪肉的人都夸赞“这土猪肉没有腥味,吃起来很香,很有儿时家乡的味道。”赵猪倌则说,“我的愿望就是让大家吃到良心土猪肉。”

  “赵猪倌”是赵梓铭的微信昵称,他在黑龙江省桦川县的农村老家和父亲一起养着纯粮食猪,生产的土猪肉通过微信朋友圈售卖。

  “赵猪倌”大学刚毕业后一直在大城市打工,他发现在城里的人虽然物质丰富、生活便利,有些人却在寻找记忆中的味道。每次回到老家过年,把家里养了七八个月的粮食猪杀来吃,那种味道让赵梓铭觉得很留恋。“城里的生活很好,但是在吃上面却总不是那个味,没有农村老家吃得香。家里的好东西卖不出去,城里的人又买不到这些好东西。”赵梓铭说。他沿着这个方向,做起了土猪肉生意。

  桦川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自然条件优越。家乡有利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土猪养殖。2012年,他决定回家搞生态养殖,专门饲养土猪,经过8个月的饲养,他在微信上注册“赵猪倌”在朋友圈里开始售卖。

  通过微信朋友圈的传播,他逐渐做起了自己的事业。“赵猪倌”在微信圈里已经是卖猪肉的诚信品牌,“我养出的猪绝对是用玉米、豆粕、糠之类的粮食来喂。”他还坚持“先尝后买”的原则,每次都是向买家发一块猪肉尝一尝口感,之后再让他们决定买不买。他说:“每个人的口感不同,只有先试吃了以后,顾客才能知道是否合自己的口味,买到手后吃得才舒心。”这也让顾客更加信赖他,几乎买过他猪肉的人都成了回头客。这些回头客又将赵猪倌的肉店口口相传,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这让“赵猪倌”这个品牌小有名气,积累了大量的客户。

  随着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生态养殖、粮食喂养已经在成本上有不小的压力,如果再雇人帮自己打理养殖场成本就会更大。于是,赵梓铭想利用一些机械设施减少人工的投入。

  然而市场上一般都是供应大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设备,赵梓铭这样的小规模的养殖场用不了。目前,赵梓铭只能自己琢磨着改造市场上现有的设备,自己设计和改装相关的设备。他更盼望着有更多的组织和企业能够关注一下像他一样的家庭农场生产组织的需求,希望有更多的切实服务和实用技术、装备供他们选择。

(来源:农民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