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5月6日电(记者涂洪长)发生在成都街头的“暴力殴打女司机”事件连日来持续在网上发酵。行车记录仪视频表明,这是一起典型的因“路怒”引发的极端事件。透过网民议论,联系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因开车斗气引发的交通事故和纠纷,我们应该反思和追问的是:在一个快速前行的汽车社会中,我们的文明与素养如何跟上飞奔的车轮?
不管打人事件发生前两车有多大的“别扭”,男司机“将人像物品一样踢打”的街头暴行都应该受到严厉谴责和法律严惩。如此嚣张的暴力伤害,不能因“有愤怒的理由”而被原谅。而网络上那些“该打”“打得好”的杂音,既是混淆是非对生命的不尊重,更是以暴制暴思维对法律底线的漠视。
女司机的“野蛮”变道的确是整个事件的诱因。通过行车记录仪还原的现场,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违法变道行为会产生巨大的危险性。之后,双方互相别车、口角直至发生暴力,“野蛮”违法驾驶行为和“路怒”一步步将双方带入险象环生的境地。在这个过程中,但凡有一方稍微克制、礼让一点,都不至于使事态升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国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很多城市快速步入汽车社会门槛。在城市中开车出行,碰到刮蹭等事故司空见惯。行车途中,意外难免,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的双重安全。手握方向盘时动不动就着急上火,跨越文明和法律的底线,一不小心就会“集小错而成大患”。因此,成都发生的这起恶性事件值得每一个“有车族”躬身自省,心中无戾气,行车才能安。
“女司机被殴”事件的是非曲直并不难判断,当事人必须承担的后果自会由法律裁决。在后续的网络发酵中,一个危险的倾向应引起警觉:肆无忌惮的“人肉搜索”,侵犯当事人隐私,甚至捏造事实混淆是非,这种行为同样是在踩法律的红线,是一种网络空间的危险“野蛮驾驶”。
公交车、出租车为赶时间常常野蛮超车、变道;飙车党深夜横行,既扰民更“玩命”;路口肆意加塞、远光灯使用不规范、喇叭摁起来没完……我们时常在城市中目击的道路交通乱象说明,在汽车社会刚刚起步的当代中国,与驾驶相关的文明素质仍有很多课要补。一个成熟、文明的汽车社会,离不开法律和规则来纠错纠偏,但更需要所有驾驶者在日常出行中对文明驾驶点滴践行、悉心维护,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汽车社会氛围。
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珍爱生命 不做路怒族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