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互联网专车提供商Uber(优步)广州分公司受到当地管理部门的执法检查,再次引发社会对专车合法运营问题的关注。
“互联网+”思维越来越影响我们的生活,面对城市中限号、摇号等规定对私家车的限制,专车服务无疑为人们出行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但作为新生事物,专车服务如何在监管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监管部门在查处的同时是否能开放、引导一个健康的专车服务市场?
资格认证 有条例无监管
据调查,在普遍流行的提供专车平台上,滴滴、快的、优步和易到用车都允许私家车司机加盟。虽然对车辆有新旧程度、缴纳保险等要求,对司机也有年龄、驾驶经验和违章记录等要求,但是在实际认定中条件并不难达到。一些专车平台仅通过网上提交资料的认证方式,不但没有对车辆和司机的考核,甚至连专车司机是否是提交资料上的驾驶员本人都无法保证。
私家车与运营车是两个概念,《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中指出,“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年限为8年”。仅此一条就可看出成为运营车需要更高的要求,也会受到更多的限制。
有的专车平台尽管声称只与汽车租赁公司合作,但是很多私家车主通过挂靠租赁公司的方式,还是可以成为专车。转来转去,车还是私家车,驾驶员素质还是参差不齐。
行驶里程 多少专车软件说了算
专车依靠的就是互联网技术,然而打车软件却并非能够做到特别靠谱。
除了对司机与乘客的定位不准确,延长了乘客等待时间外,由于专车公司间并无统一的行驶里程记录方式,里程数的多少,也全凭软件自己说了算。与此同时,软件如果存在漏洞,那么在软件上直接支付车款的方式也可能存在风险,乘客个人地址等隐私信息也将受到威胁。
因此,应用软件的技术过不过关,不仅仅是用户体验感好坏的问题,更是专车行业发展的硬性门槛。
遇到纠纷 只能不打“星”?
与2014年年底专车轰轰烈烈进入市场时不同,随着专车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问题也随之出现。
司机驾驶技术参差不齐,乘客体验感差;司机不认路盲目迷信导航以至于耽误了时间、贵了车费。另一方面,司机也抱怨专车公司所谓的接单“奖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专车公司为扩大用户群体、增强用户粘性而偏袒乘客,让司机无处“说理”。
种种矛盾都说明,专车市场亟需一个规范的监管机制。
试想专车服务所提倡的“共享经济”理念真的能够实现,将会给社会带来的改变:增加就业岗位、减少人均车辆拥有数量,缓解交通拥堵,实现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
但美好幻景总是与问题共存,专车平台的异军突起,折射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规则、创新与监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步伐已大大超过了政府政策的更新速度。面对广大群众的需求和专车平台的“肆意发展”,政府不能“只堵不通”,以形成一个健康、良性的专车市场为目的,积极适应调整,制定出合理、有效、规范的监管办法,才是专车市场走向规范化的必由之路。(文/李晶瑶)
相关链接:
广州调查网络专车平台优步
网络专车呼唤管理创新
司机恶意刷单 山东青岛专车司机苦干仨月反赔6千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