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政府定价,药价自有市场调节

2015年05月06日02:27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取消政府定价,药价自有市场调节

  ■ 社论

  药价高根源在于不合理管控,而放开药品市场定价,恰恰有助于挤压腐败成分等水分。在药价问题上,政府要做的,是理顺市场与监管的关系,而非把必要监管扩张成集中管制。

  据新京报报道,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计委等部门日前发出通知,决定自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同步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强化医保控费作用,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长期以来,基于我国医保制度、药品招标采购政策未健全的现实语境,我国对药价采取了政府定价的办法。十多年来开展多次降价行动,对遏制药价不合理上涨发挥了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医改深入,其弊端也日显。当此之际,取消绝大部分药品定价,是尊重药品生产市场规律的表现,也是药品价格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政府定价的本质就是价格管制,而管制过度过多,再加上药品价格领域的监管机制缺陷等,势必导致错装的行政之手越俎代庖,也催生了药品价格管理领域乱象。一方面,为寄食在药品审批肌体上的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在反腐风暴中,被带走的5名涉事人几乎均曾掌管医药审批大权;还有葛兰素史克“贿赂链”辐射多地医院医生及其他医药监管部门,都印证了这点。

  另一方面,天价药本质上也是“不相信市场”的结果。政府渠道管控之下,由于缺乏价格谈判机制,国内很多药品价格虚高难下,已是屡遭曝光。而有些药企还趁这漏洞弄虚作假,不注重药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将不少药品改头换面以新药品、高价格再卖给消费者。前不久就有媒体曝光的常用药克拉霉素改变剂型,享受单独定价身价比普通胶囊高出22倍。

  而取消除麻醉药品等少数几类药外的药品政府定价,让医保药品、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医保目录外的血液制品等价格,分别由引导、谈判、招标采购等形式实现,既能减少了行政干预,释放药品生产企业潜能,刺激药企进行技术革新,同时它还能让政府有形之手从药品生产资源配置中收回来,让药企按市场规律决定药品生产和进行市场调节,考虑民众医药消费承担能力,确保药品价格灵活适度。

  还有一个隐性利好就是,能遏制药品审批领域的腐败寻租,降低药企和药品经销商额外“成本”,促使药企和药品经销商通过正规途径来提高竞争力,而非靠“打点”。

  至于很多人担心放弃政府定价会反向刺激药价虚高,这其实是因果颠倒:药价高根源在于不合理管控,而放开药品市场定价,恰恰有助于挤压腐败成分等水分。尽管取消政府定价不意味着,药品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价格能自动形成,药企甘愿主动放弃高额利润,但这需要的是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而非抓着政府定价不放。

  说白了,政府要做的,是理顺市场监管的关系,而非把必要监管扩张成集中管制。针对沉疴难去,政府要在药品流通机制、药品自主产权、药品批号等监管机制和药品招标等环节下功夫;要规避放开市场定价后的恶意垄断、弄虚造假问题,有关部门该从健全药品价格监测体系,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执法力度等着手,而不是陷入“管制依赖”。

  相关报道见A07-08版

(来源:新京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