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稳健货币政策的度?简而言之,这一“度”应该足以支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如果货币供给过紧,将产生通缩效应,抑制产能释放;如果货币供给过松,则产生通胀效应,加剧产能过剩。所以说,观察实体经济的运行状态,才是调节货币池子的最佳标尺,才是判断货币政策松紧度的依据。
观察最近的经济数据,4月制造业PMI为50.1%,与上月持平,连续2个月在荣枯线之上,延续“弱”扩张态势。而且,4月制造业PMI并未季节性回升,表明当前制造业仍面临较大压力,增长动能仍然较弱。不少专家认为,货币政策应进一步向宽松方向调整,以降低经营成本,为企业生产营造更好的经营环境。这也是“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的应有之义。
同时,通货紧缩的阴霾未散。虽然CPI数据并不支持进入通缩周期,但PPI数据已经连续三年负增长,一季度GDP平减指数也同比下降1.1%,这是该数据自2009年以来首次下降。工业行业则面临更大的产能过剩和通缩压力,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滑4.5%以上。与此同时,债券市场已经发生了数起风险事件。故此,只有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才能防范经济下滑可能引致的风险。
观察近期的金融数据,4月降准之后,货币市场利率回落明显。但是,不利于资金面之处在于,3月外汇占款大幅减少,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环比减少1564.76亿元人民币,创下2007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相应的,一季度外汇储备大幅下降,银行结售汇逆差扩大。外汇占款减少将直接导致基础货币供给下降,央行有必要通过降准、MLF和定向调控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冲。
中长期看,我国国际收支格局已经由过去的“双顺差”转为“一顺一逆”,外汇占款增长大幅放缓,需要降准来释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带来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由此所致,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已经发生改变,依赖外汇占款进行被动投放的状况已经发生变化,需要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有效合理的基础货币投放和管理机制。
从这个角度讲,央行通过降准等常规手段投放基础货币,是顺应经济形势变化的常态,绝非欧美经济体在危机时刻启动的QE模式。
专家认为,在资本流出格局下,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较大下调空间。在经过前两轮降准后,目前货币乘数约为4.45。照此计算,若M2增速要实现12%的目标,则全年需要新增基础货币1.53万亿元。扣除一季度通过SLF和MLF投放的5400亿元基础货币,还有1万亿元缺口。按照目前的借贷便利操作节奏,虽然可以继续通过扩大借贷便利来满足基础货币需求,但如果央行不愿扩大资产负债表,则存准率还需下调1个百分点才能达成全年M2目标。而且,在经济增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M2增速应适当高于调控目标,以体现逆周期调节的政策考量。故此,未来央行综合采取借贷便利操作和降准来促进贷款和M2增长的可能性更大。此外,从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对存量债务进行置换的角度看,也需要通过降准、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等方式进一步改善银行的资金供应能力。
在价格工具方面,不少机构判断,货币政策当下的框架应该是“稳汇率+低利率”,因为汇率稳定有利于稳定国内的资产价格,降低资产负债表风险,而降低利率则可以对冲掉强名义汇率对可贸易部门的损害。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