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5月5日电(记者刘海)由中宣部指导,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二十场活动5日在四川泸州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作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现代传承》的演讲,并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了互动。
韩星从国学和文化的角度出发,运用大量的古籍文献,引经据典地阐述了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踪迹与融合过程,并详细论述了这些精神的新意义和新发展。他说:“文化精神在实质上,是指民族文化占核心地位的基本思想观念,它是指导和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力。”
韩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落实在政治上就是“以民为本”,即民本思想。它是中华文化中影响最广、延续最久的一种哲学和政治思想。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韩星谈到,儒家的“中和”思想,渗透到中国古代政治、法律等各个方面,成为中国人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之一。
韩星强调,中国文化能够以“和而不同”的理念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之道,对世界文明的多元发展颇有贡献。他说:“在‘和而不同’的指引下,中华民族博采众长,不仅融合了国内各个民族的文化,而且吸收、消化了外来文化,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今天,‘和而不同’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的指导性思想。”
怎么看待国学、传统文化热?韩星说:“国学、传统文化热决不是要简单回到过去。最关键的是通过国学、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使之在现时代焕发出新的风采,创造出适应现时代的文化形态,并应用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韩星在讲座最后总结说,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我们还应弘扬其优秀的成分,剔除其糟粕的内容,并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传承创新,用当代中国人的心胸、智慧、胆识不断激活这些精神,树立和强化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持。
本次活动由光明网、中共泸州市委宣传部共同承办。光明网对本次讲座进行现场视频直播,来自泸州市的350余位观众到现场聆听了讲座,来自全国的322万网友收看了节目,23.1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