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景区与游客没有赢家的“撕扯”

2015年05月05日09:33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告别景区与游客没有赢家的“撕扯”

  走出景区与游客没有赢家的“撕扯”,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国人的旅游质量,是该好好整治整治某些地方乱哄哄的旅游市场了。

  每逢长假,总有些话题是绕不过去的——去哪儿玩了?吃啥了?好玩吗?于是,一些“料”纷纷被媒体爆出。今年的“五一”小长假依然不例外,导游很黑、门票很贵、游客任性、垃圾很多,一些景区,这些事不时上演,或者说在不停重演。

  5月2日,有媒体报道“华山景区山顶宾馆米饭卖15元”的消息。5月3日,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对此作出说明称,景区餐饮运营成本费用高是导致物价水平整体偏高的主要因素;山上消费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和自愿消费的基本准则,不存在消费欺诈和强制消费等违规问题。

  景区的解释或许不无道理,但公众似乎并不完全买账。其一,“自古华山一条路”,“五岳”中的西岳华山本就以险闻名,相关原材料需要人工背负上山并不稀奇,华山挑夫们的辛苦、艰险亦不难理解,只是若按景区的说法,挑夫似乎应该收入颇丰。可真实情况如何呢?去年国庆期间,曾有媒体对华山挑夫专门进行了报道,当时的“行价”是“背一斤货五毛五分钱”,付给挑夫的钱占菜品成本几成,不难算。其二,爬山耗费体力,当人们爬到“前胸贴后背”的程度,发现米饭15元一碗,究竟有多大选择上的自主自愿可言?

  华山上一碗米饭的成本究竟多少,应由合理的市场竞争和到位的监管说了算。透过此番事件,更值得关注的,是国人的一种消费体验、旅游质量,还有商家的经营之道。

  一段时间以来,景区和游客之间,套用时下的一个流行语,似乎处于一种“相爱相杀”的关系,景区离不开游客,游客也愿意奔波观瞻祖国大好河山,但与此同时,一些景区总给人一种做“一锤子买卖”的感觉,抓住游客“反正已经来了”的心理漫天要价,一些景区里的餐馆贵到离谱不是新闻,物美价廉才是新闻;一些导游恶语相向,逼游客购物赚提成不是新闻,只介绍景点、风土人情的才是“脑子锈掉了”……而有些游客也不“省油”,不让爬的地方要爬,不让摸的东西要摸,有时对景区的破坏着实不小,不文明之事尽管是个别游客干的,但负面影响不小。

  景区想赚钱、游客要看景,双方应“相亲相爱”才是。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景区物价偏高可以理解,那些平原、坦途上的景区的物价就都“平易近人”吗?明码标价某种程度上是尊重了人们的自愿选择权,但当每家餐馆都是“高价联盟”,且定价明显偏离成本时,消费者除了选择不吃还能选择啥?媒体不是在爆料就是在爆料的路上,媒体爆出的类似景区跟游客“相爱相杀”的“料”实在不少了。

  有些景区因为种种不当行为被点名、警告甚至降级,有些导游因为强迫消费被吊销执照,有些游客因为不文明被拉入限制出入境的黑名单——近年来,相关部门在规范旅游市场、打击不合理定价、倡导文明出游等方方面面做了不少工作,制定出台了相关规章规定,只是结果似乎并不让人太乐观。“张三”的问题并没有引起“李四”警醒,一些景区好的经验、理念也没有被推广开来,而相关部门整治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和持之以恒。于是,宰人与防骗的“斗争”就像有些神剧一样,“岁岁年年花相似”,过了“五一”有“十一”。

  所幸传来消息,国家旅游局刚刚表态,要把整治市场秩序提到旅游工作首位。走出景区与游客没有赢家的“撕扯”,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国人的旅游质量,是该好好整治整治某些地方乱哄哄的旅游市场了。(评论员 林琳)

(来源:工人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