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生产要多问种子行情

2015年05月05日04:35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安排生产要多问种子行情

  刘通

  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这个市场上,通常能够反映出全国农产品的供应状况,特别是肉蛋菜和水果类的农产品。这个市场的价格基本上具有农产品价格的“晴雨表”作用。

  在新发地市场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部分蔬菜供应过剩与另一部分蔬菜供应短缺的现象同时存在;一部分蔬菜供应过剩与供应短缺交替出现。去年春季,出现“卖难”现象的蔬菜品种较多,包括产自四川、重庆、湖北的白萝卜,产自河北、北京、天津的芹菜,产自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的菜花等。今年春季,出现“卖难”现象的蔬菜品种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大葱和冬储的土豆上。

  2015年4月30日,新发地市场上大葱的批发价是0.3~0.7元/斤,4月1日的价格是0.4~0.5元/斤,月末比月初上涨11.11%。去年同期的价格是0.3~0.9元/斤,年同比下降16.67%。

  实际上,从去年4月份开始,大葱的价格始终在低位运行,今年年初表现得更为明显。北京市场上冬春季的鲜葱主要由福建、浙江、上海供应,同时还有山东、河北、天津的冬储大葱。从福建、上海运抵北京的大葱,批发价只有0.4~0.5元/斤,这个价格对经销商来说,甚至不足以支付起葱、剥葱、包装、运输的费用。批发商挣不到钱,葱农更是没有收入。

  通过对比近几年大葱价格走势可以看出,大葱同样存在着供应过剩与供应短缺交替出现的现象。这种短缺与过剩交替出现的现象,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小年”现象,是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的结果。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产品的生产是由农户自行安排的,而农户小生产的经营模式与农产品供应大流通的模式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匹配现象,这种不匹配势必造成某些农产品供应的不稳定。相关部门曾经尝试过对农户的生产给予引导,但是收效甚微,目前还不能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这种“大小年”的现象暂时还是难以避免的。每当我们看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出现“卖难”现象的时候,总是比较痛心的;每当我们看到消费者对部分农产品价格过高出现抱怨的时候,也是比较焦虑的。农产品的价格是生产出来的,调控价格就应该从调控生产入手。

  有些业内人士曾经建议农户,在安排生产的时候应该进行逆向思维,不要因为今年价格过低明年就不种了。这种建议其实并不完善,大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去年春节大葱的价格相对较低,今年逆向思维了,价格更低。实际上,根据我们在市场工作多年的感受,我们认为,农户在安排生产计划的时候,一定要调查种子的销售情况以及相关的农资销售情况。一旦种子出现热销或者相关农资出现热销,这种农产品上市时往往会出现“卖难”。所以农户在安排生产的时候,应该尽量回避热销的种子和农资。

(来源:农民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