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4日电(记者张建松)70多年前,当犹太人在欧洲遭受纳粹疯狂迫害成为没有国籍的“国际孤儿”时,东方的上海成为唯一一个他们不需要护照就可以抵达的城市。这座当时同样饱受战火蹂躏的城市,共给3万多犹太难民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生存空间和尽可能的人道援助。
70年后,70岁的作家于强根据这段真实历史创作的长篇小说《爱在上海诺亚方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4日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首发。小说以“爱”为主题,讲述了1939年几位逃过生死一劫的犹太难民来到上海避难,结成船友、知己、恋人,互相慰藉、互相关心,直至离开上海的跌宕起伏故事。其中,既有犹太人与中国人之间炽热相恋的爱,也有大劫大难中人们舍生忘死的爱,还有逆境中犹太同胞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更有饱受战火蹂躏的中国人民对另一个需要帮助的民族所给予的无私大爱。
“作为一个难民后裔,我深怀感恩之心,感谢虹口、感谢上海这片土地,感谢她曾经收留过成千上万的犹太难民。感谢一切给过犹太帮助、曾为他们的苦难而付出过怜悯的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沪犹太裔作家沙拉在《爱在上海诺亚方舟》的序言中写道,“感谢于强先生等人的辛勤创作,让世界了解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患难扶持、恩情往来,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之间的世代友谊。”
1945年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于强,在多年的创作中一直对历史现实题材情有独钟,曾著有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留下阴影和恶果的长篇小说《风媒花》《翰墨情缘》《异国未了情》《樱花璀璨》等。
“在战争的大时代背景下,刻画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之残酷、和平之可贵,也更让我们坚信无论什么时候,人性中依然存在爱、理解和宽容。正如在自己深受苦难的时候,上海依然向犹太难民伸出援助之手……”于强说。
《爱在上海诺亚方舟》虽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于强在创作过程中高度尊重历史。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帮助下,他阅读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和书籍,走遍了曾是犹太难民居住的石库门屋,走访了一些犹太难民后裔。全书共30万字,被列入2014年度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