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特有珍稀植物荷叶铁线蕨 王康明 摄
三峡苗圃研究中心主任黄桂云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 王康明 摄
三峡库区濒临灭绝植物疏花水柏枝 王康明 摄
三峡库区濒临灭绝植物疏花水柏枝 王康明 摄
中新网宜昌5月4日电 题:三峡坝区神秘的“植物王国”
记者 郭晓莹
对于很多人来说,位于三峡坝区右岸的三峡苗圃研究中心是一处神秘所在,这里“安置”着数以万计的植物“移民”,它们见证和记录着三峡地区亿万年来的地理、气候和生物信息,但由于不对外开放,这里一直鲜有人知晓。 近日,记者探访了三峡苗圃研究中心,了解这些植物“移民”现状。穿梭在三峡苗圃研究中心,仿佛进入了一个植物王国。阳光下,“植物大熊猫”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蕨等三峡地区特有、珍稀植物枝繁叶茂,透出勃勃生机,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三峡地区素有“绿色宝库”、“物种基因库”之称,拥有大量的珍稀和特有植物。由于三峡大坝蓄水,部分珍稀植物面临被淹没而灭绝的危险。为了挽救这些濒危物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于2007年成立了三峡苗圃研究中心,负责三峡地区特有、珍稀植物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已有近3万株珍稀植物成功在这里“安家落户”。
在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库,成片的疏花水柏枝在这里生长,此前有专家曾断言,它们将在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灭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从秭归成功引种繁育了1000多株疏花水柏枝,目前正在对其进行科学研究,有望广泛应用于库区消落带的治理。
“据权威调查研究,三峡重庆至宜昌共有珍稀植物1200余种,我们目前重点针对库区有损害的植物进行抢救,已经引种、繁育了三峡特有、珍稀植物224个品种,共计29500株苗木。”三峡苗圃研究中心主任黄桂云说,经过多年驯化、种植,这些植物已基本适应本地生长环境,移植后的三峡特有珍稀植物成活率高达到90%以上。
“我们的计划是把引种繁育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三峡地区1200种珍稀植物,并在繁殖成熟后运用到坝区的绿化中,将三峡坝区12平方公里区域内打造成一个庞大的珍稀植物园。”黄桂云说,虽然三峡苗圃目前不对外开放,但在未来,三峡特有、珍稀植物将遍布整个三峡坝区。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三峡苗圃研究中心成功实现了花卉规模化生产,截至目前,已有50余种共计数百万盆珍稀植物用于三峡坝区绿化工程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林学及生态学专家沈国舫在参观考察三峡苗圃研究中心后欣喜不已,称赞三峡苗圃中心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不断取得技术突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库区生物的多样性,确保了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的永续利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