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期”叠加、产能过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多重背景交织下,有色金属中长期价格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但二季度有色金属价格有阶段性企稳可能。新常态下,有色行业应加快存量优化,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努力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创新发展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经济日报社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编制的2015年3月份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月度景气指数近日发布。
景气监测结果显示,2015年3月份,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为43.1,较上月回落0.6点;产业先行指数为76.9,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上述指标的降幅较以往均有收窄,有色金属行业运行趋稳。
缓中趋稳态势显现
“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仍在持续回落,但是指数降幅逐月收窄,近期行业运行有缓中趋稳的态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华俊强调,在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更要全面把握行业的基本面。
数据显示,有色金属产业月度景气指数已连续8个月回落,目前降至“偏冷”区间中部偏下位置,但指数降幅呈现逐月收窄之势;先行指数已连续9个月回落,但3月份降幅比上月缩小0.6%,也显现企稳迹象。
“初步判断,二季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消费有望持续平稳运行。”王华俊预测说,在三期叠加、产能过剩、美元走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多重背景交织下,从中长期看有色金属价格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但二季度有色金属价格有阶段性企稳可能。
双重挤压状况持续
一段时间以来,有色金属市场持续面临调整压力,企业总体经营困难。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政策研究室主任赵武壮分析认为,既有行业长期积累的内部问题,也有外部环境的挤压。
目前,有色金属行业受到“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而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财务成本等则刚性上升。有色金属行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现已达到93元左右,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高7.5元左右。“双挤压”导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难度加大,经营风险上升。
把握良机加速调整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正进入战略调整期,企业必须认清大势,靠真功夫来赢得市场竞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贾明星提醒企业,要摆正心态看待当前的调整,暴利期已经过去,但市场刚需永远存在,创新发展正当其时。
从全球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大环境看,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产能的阶段性过剩问题凸显。预计未来会随着印度、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崛起,产业新的发展动力会逐步形成,当前正是一个前后发展期衔接的调整阶段。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就能够克服当前困难,实现新的跨越。
第一,加快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变。我国主要有色金属产业不能再走产能扩张的道路,而应该把发展重点转向存量优化。第二,把握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产业的全面互联互通。第三,努力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是推进数字矿山、智能工厂建设,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二是大力开发智能产品、智能材料,为集成电路、机器人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三是凭借互联网技术,实现跨行业的融合,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经济日报记者 周 雷)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