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5月2日电(记者许万虎、余致力、王军)29岁的藏族姑娘巴桑卓玛用清水洗净木头梳子上的泥土,轻抚母亲斑白的发丝,一丝不苟地为她梳理辫子。光影斑驳中,巴桑卓玛略显疲惫的双眼专注而平静……这是记者在西藏樟木镇转移受灾群众安置点看到的一幕。
巴桑卓玛来自西藏地震重灾区——聂拉木县樟木镇邦村。据了解,目前樟木镇被困群众已全部安全撤离并安置,其中需集中安置的3000多人,分别在日喀则市郊和拉孜县、聂拉木县三个安置点得到妥善安置。
记者1日在日喀则市郊安置点内看到,这里物资供应充足,物资、医疗、通讯、电力、用水等均能得到保障,700余名樟木镇受灾群众将在这个临时的“帐篷家园”里,度过灾后重建完成前的时光。
午后的后藏大地,远方包围黄土地,蓝天白云下,日喀则市郊工业园区大片空地上,一排排深绿色救灾帐篷比肩而立,受灾群众与各路工作人员一起,忙活着建设临时的“新家园”。
趁着阳光正好,帐篷前很多人已经开始晾晒刚洗净的衣服了;顽皮的孩童追逐着嬉闹,年迈的老者淡然地煮着酥油茶晒太阳;年轻的小伙奔跑着从背后抱起调皮的孩子,嬉笑着逗弄一番;时尚的姑娘起身走出帐篷时,不忘抖去身上的尘土,再拿出梳妆镜“挤眉弄眼”。
帐篷前,刚接通不久的自来水管哗啦啦流出干净的饮用水;各地救援物资也陆续抵达,牛奶、方便面、水果等一应俱全;往来穿梭的人群中,头戴白色鸭舌帽的志愿者们,卷起衣袖,为安置点清理生活垃圾;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流动医疗车前,不少人自发排队领取日常药品……
地震发生时,36岁的次仁央宗恰巧不在家,所幸躲过一劫。这会儿,她正头裹毛巾,领着三个孩子在安置点综合服务区领取牛奶和饼干,等下还要去流动医疗车领取感冒药。
“地震后,家里东西被埋了,还好安置点什么都有,心里踏实了很多。”她说。
记者注意到,安置点每个片区前都有专门的民警负责登记入住人员信息;樟木镇邦村、雪布岗村两委也入驻救灾帐篷,村干部跑前跑后,为各自村的受灾群众安排住所、分配物资。
记者临别时,普琼次仁一家正背着大包小包从拉孜县安置点赶来,他7岁的小女儿德吉曲珍背着印有米老鼠的粉红书包,步伐轻盈,整洁的马尾辫上下跳跃。在村干部的迎接和指引下,他们一家很快与亲戚团聚,一个温暖的拥抱,瞬间化解了转移路上的颠簸。
“我很想念小伙伴,想回去上学!”德吉曲珍打开书包,一本《格林童话》已被压得皱皱巴巴。她静静地抹平书角,不愿再多说话。
震区正在逐步恢复正常秩序,西藏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1日发布通告,解除了灾区318国道曲水大桥至拉孜段等部分路段的交通管制,铁路部门也解除了对进入日喀则市铁路旅客的通行人数限制。(参与采写:索朗德吉)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