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3年摆脱污染最重10城市榜

2015年04月28日08:17  
 
原标题:太原3年摆脱污染最重10城市榜

  经济日报讯 (记者 曹红艳)作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和老工业城市,山西省太原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偏重,东、西、北部三面环山,地理位置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一度被列为全国环境污染最重城市之一。为摘掉重污染帽子,该市自2012年起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淘汰落后产能、“城中村”改造、取缔燃煤锅炉等方面下大力气,经过3年努力,脱离了污染最重的10个城市的排名。

  数据显示,2012年太原市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全省排名第一。2013年市区优良天数为162天,比京津冀13个地级城市平均水平高6.9个百分点。201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97天,同比增加35天,PM10、PM2.5、SO2、NO2年均浓度分别为138、72、73、36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2.1%、8.8%、11.1%、16.3%,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太原何以摘掉重污染帽子?源自3个方面卓有成效的行动。其一,齐抓共管,构建联动机制。建立省级层面协调机制,成立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指导协调小组,省长任组长。环保、住建、城管、发改等相关部门和各城区政府,分别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订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工作标准、完成时限。

  其二,多措并举,推进空气质量改善。为彻底解决工业污染的历史顽疾,太原市通过鼓励企业搬迁后土地自主开发,土地出让金基本全额返还企业用于转型等措施,支持企业关停搬迁,关停污染企业294家。2012年至2014年,全市投入386亿元用于清洁生产供热、气化太原和污染企业治理,其中,省、市政府投入20亿元,带动社会和企业投资366亿元。

  截至2014年年底,投资165亿元用于热源和管网建设,替代拆除燃煤锅炉1566台;对27个“城中村”实施集中供热,完成24个“城边村”燃气改造,累计拆除锅炉5.95万台。全市两个钢铁联合企业全部完成烧结机脱硫设施建设,全面开展火电行业除尘、脱硫改造和脱硝设施建设,对电力、钢铁、焦化、水泥等重污染行业实施24小时驻厂监察。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20.3万辆。拆除燃煤设施3400余个,228个建筑工地签订扬尘控制协议,出台秸秆还田补贴优惠政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8%。

  其三,完善考核机制,严格执法。把改善空气质量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全市年度考核体系,落实一票否决制。成立督查组专项督查,实施定期排名公布制度。纪检监察部门制订问责办法,实施提醒谈话、定期约谈、严格问责3项制度,督促各项工作加速推进,加强责任追究。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