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购买18件校服有必要吗

2015年04月27日02:35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一次购买18件校服有必要吗

  “校服腐败”案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东莞外国语学校2180元校服背后,会否落入这种俗套,不妨问个究竟。

  买校服,没有最多,只有更多。去年年底,浙江温州一中学要求学生掏1680元买14件校服引起争议,如今广东东莞外国语学校一次发放18件校服,需2180元。面对学生家长的质疑,校方表示,价格是经过教育局等部门联合招标确定的,单价都一样,只是件数有区别;虽然价格比以前高,但“质量比以前要好一到两倍”。

  校服不仅是学生身份的象征、青葱岁月的印记,也是学校的活招牌,校风校格融于一件衣衫之中,校服存在的合理性毋庸置疑。但是,东莞外国语学校校服采购在很多细节上值得推敲。细节一:一次性将夏秋冬校服悉数购买,有必要吗?此举利在方便校方操作,但会加重学生家长的一次性支出负担、不符合学生的发育规律。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如雨后春笋,春天买的冬装到了冬天未必能穿。如果尺码小了不能穿,不就是浪费吗?

  细节二:发了校服后才告诉学生价钱,先斩后奏为什么?买卖必须你情我愿才能成交,即使校服集中采购难以满足学生、家长的选择权,至少也要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吧。“打死狗讲价”,强迫对方接受,算不算强买强卖呢?

  细节三:集中采购价格却更高了。集中采购本是以量压价之举,东莞外国语学校校服反其道而行之,令人费解。至于说“质量比以前要好一到两倍”,空口无凭,采购方需要拿出证据。

  细节四:教育局采购,有没有问过家长?校服是家长掏钱,不是财政埋单,教育局单方面招标,与厂家博弈,是否有违公正原则?在校服购买上,尊重家长意愿是实体正义的必然要求。

  在香港,校服采购就不会引起家长质疑。据报道,香港中学生置办一套冬季校服,包括衬衫、羊毛衫、外套、西裤、领带等,再加上运动服,总共花费七八百港币,夏季则差不多是一半价钱。相形之下,东莞校服价格合理吗?香港学校也通过招标形式,请多家校服公司报价,如何选择,则全由家长决定。为什么我们做不到?

  种种违常也容易让公众受惯性思维驱使,产生不良联想。就在数天前,媒体披露,海南职工秀英子弟学校把校服当“唐僧肉”,每件按照校长6元、总务处主任3元、班主任1至2元的比例提成。再往前溯,“校服腐败”案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东莞外国语学校2180元校服背后,会否落入这种俗套,不妨问个究竟。

  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教学如此,服务亦如此。

  相关报道见A21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连海平

(来源:京华时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