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觅东:第一位翻译莫言作品的巴西人

2015年04月26日13:11  
 
原标题:何觅东:第一位翻译莫言作品的巴西人

莫言小说《变》葡文版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曾韵):2012年,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此前在巴西一直没有莫言作品的葡萄牙文译本。直到2013年,莫言中篇小说《变》的葡文版正式与巴西读者见面,中国当代文学开始走近巴西读者。

  这部小说的翻译者就是何觅东,一位在中国生活工作了七年的巴西人。在专访中,记者问他,如果见到莫言,想和莫言说些什么?他回答说:“我想我什么都不会说吧,因为我是一个内向的人。” 就是这样一位内向的巴西人,和莫言笔下的故事进行着一场美妙的旅程。

  1990年,何觅东在圣保罗大学就读时,接触到了中文。为了深入学习中文,他前往四川大学留学一年,学习对外汉语课程。此后还通过自学,或是和私人教师学习汉语。后来,因为获得了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新华社工作的机会,他便在北京生活了六年之久。因为朋友和出版社的推荐,2013年,何觅东完成了莫言的小说《变》和《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的葡文翻译,其中,《变》葡文版已经在巴西各大书店出售。最近,他还完成了莫言另一部小说《蛙》的葡文翻译工作,葡文版预计今年在巴西发行。巴西媒体对此也颇为关注,称“莫言的小说终于来巴西了。”

  和众多翻译者一样,翻译莫言的作品带给何觅东不少难题。正如莫言自己曾说过,他在创作时,从没有考虑过他的作品要翻成外文。何觅东也深深感到了这一点,他说,莫言的小说将乡土风貌、近代历史的状况和魔幻现实主义融合在一起,而这些文化和历史的片段,对于巴西读者而言是十分怪异和陌生的。他说,在翻译过程中,他无法逐字逐词地翻译,也无法把每一个故事片段都解释清楚,他认为只有生长在中国的人才能明白。所以,对于这位巴西翻译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抓住故事所要表达的感觉,然后用葡语的表达方式进行再创作,同时又要保证通篇流畅、忠于原文,文章要自然,但还要保留一些中国的味道。

  当然,何觅东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他说,首先是寻求中国朋友和老师的帮助,为他再翻译时遇到的难词难句进行解疑。另外,他还有一个小习惯,就是让懂葡语且母语是汉语的人去读他的翻译,并请他们指出那些偏离原本味道的地方。

  何觅东认为,莫言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中,通过一种残忍的方式触摸中国人民的痛点。他认为这种方式很勇敢,就像是自我批判。

  从80年代末的《红高粱》,到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将莫言的小说近乎完美地翻译成英文,再到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这一切逐渐让莫言走向世界,最终走进了巴西读者的眼中,让读者们更多地了解了一个现代的中国,以及中国社会正面临的种种问题。

  无疑,《变》的葡文版与巴西读者正式见面,不单单是一部小说,可以说,这是中国当代文学走进巴西的重要一步。何觅东告诉记者,中国和巴西地处地球两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过去,巴西人对中国文学的主要兴趣还是集中在传统领域:武术、针灸、风水、易经、老子等等。而现在这一点已经改变了。随着中国的成长,巴西人对于这个国家的今天也充满了好奇。越来越多的巴西人开始学习汉语,也慢慢成长起了一些翻译家。

  目前在巴西,不管是中国文学,还是莫言,都只是刚刚被巴西读者所认识,虽然已经有一些中国当代作家的书(大部分是从英译的作品而来)在巴西出版,但是大部分都还没有被公众所认识。

  不过,越来越多热衷于中国文化的巴西人正在推进中巴文学的交流工作。据介绍,目前,圣保罗州立大学出版社就在承担这样的工作,除了推进中巴双方的当代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工作,他们还在计划翻译出版一系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即直接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译成葡语。目前他们也已经联系了一些具有这方面才华的翻译家参与这个项目。因此,何觅东对于中巴文学的交流充满了期待,他也呼吁说:“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学者、更多的翻译家,让我们可以对中国文学了解得更深。”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