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杨琼):4月2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你读书了吗?”成为中国社会热点。面对繁忙的生活,很多人提到读书会觉得没有时间,或者没有适合的场地。但其实,在全民阅读的时代,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无处不在”的图书馆。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前铁社区整洁而清静,不远处就是灯红酒绿的什刹海。如今,这个社区有了一个全新的事物——迷你书屋。
记者在胡同里看到,这个长宽不到一米的蓝色铁皮书箱像一个鸟巢一样,挂在胡同的柱子上、墙上等读者可以方便取阅的地方。铁皮书屋里放着传统文化、生活、社科、文学等种类的书籍。前铁社区居委会主任高艳红告诉记者,目前,该社区共有5个这样的书屋,“我们现在迷你书屋一共5个,基本有50本以上200本以内的书。一个很小的室外悬挂的书柜,防水防雨防晒,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很流行,挂在在咖啡厅或者公共场合,草坪,小区等大家经常路过的场所,但是不要影响大家的出行。”
与传统图书馆不一样的是,“迷你小屋”没有锁,24小时免费对外开放,大家可以随时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原则是“带走一本,留下一本”,即每人每次可选1本图书,同时还要把自己的1本书放到书箱中,以补充图书的不足。
高艳红说,这样新颖的方式吸引了很多附近居民,“大家看完之后学习到了知识,而且大家交流起来,挺好的这种方式,不像图书馆还得办证,逾期还得罚款,这个自由的拿走一个月一个礼拜都行,就是记得一定拿这本书的时候增加一本书。这在居民之间是一种交流,而且宣传一种正能量的东西,是一种知识的传递,也是一种友谊的传递。”
由于居住在附近的老年人居多,这样的社区书屋也给老年人的阅读生活带来了便利。胡阿姨说:“(爱看)比如法律常识,有时候爱看婚姻小说,社会一些常识知识我也愿意看。除了参加社区活动,做点家务,闲下来我就看看书,一般两个星期我就能换一次。这个小图书馆真是挺受益的,挺好的。”
目前,在成都、无锡、厦门、苏州、青岛等多个城市都出现了迷你书屋,不过依然处于试行阶段。高艳红也坦言,目前书屋的运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咱们的书出现了看完了以后不再送回来,报刊杂志有一些损坏,也有一些丢失,这是现实情况。”
如今,不仅是迷你书屋,一些图书馆也开进了社区,大大方便了居民读书。此外,自助图书馆也遍地开花,仅在北京市朝阳区就有100多个自助图书馆。不过,自助图书馆的利用率并不高,记者在一个自助图书馆旁边守候了一个下午也没有等来一个读者。
可能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数字化读书的方式更容易接受。今年1月,由国家图书馆与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公益性阅读推广平台“M地铁·图书馆”在4号线正式上线。乘客可通过扫描车厢内二维码,并完成注册后,免费在线阅读全书。国家典籍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李虹霖介绍说,这样的方式不但有效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也大大丰富了乘客的日常乘车生活,“我们会陆续每一期会有新的书记上来,只要扫二维码就可以看,可以读一些很好的书。”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56本,这与平均每年7-12本的发达国家普遍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坦言,推动书香中国,需要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提供更多更好的全民阅读的公共服务,包括书香社区,社区书屋,机关书屋,企业书屋,公共图书馆等等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