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冰川萎缩态势明显

2015年04月23日12:41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中国西部冰川萎缩态势明显

  在5200米处的珠峰大本营区域,原本被厚厚冰层覆盖的地方,如今已是满地的碎石片。这是冰川萎缩留下的痕迹。

  据调查,中国有46000多条冰川,面积分别占世界和亚洲山地冰川总面积的14.5%和47.6%,是中低纬度冰川发育最多的国家。其中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超八成。

  然而,曾多次担任中科院珠峰冰川考察队队长的康世昌指出,20世纪以来,青藏高原的冰川开始退缩。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冰川退缩幅度在增加。通过长期遥感和地面监测发现,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珠峰地区冰川面积在1974年至今约40年间退缩10%,冰川下游的冰湖面积在同期扩张约13倍。

  青藏高原的冰川消融不仅仅是发生在珠峰地区。益桑卓玛是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的居民,西藏著名的三大冰川之一卡若拉冰川就位于当地。益桑卓玛说,20年前,卡若拉冰川从山顶到山腰的冰塔林一整片一整片紧紧相连,狭长的冰舌一直伸到谷底,可现在已经退到整座山的三分之一的位置。

  冰川的变化不可避免的将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负责人刘时银表示,冰川萎缩,短期内增加水量形成冰碛湖,类似于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会导致很多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频发。

  据统计,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藏境内共有13个冰碛湖发生过15次溃决,都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洪水和泥石流灾害。

  针对冰川消融可能给青藏高原带来的相关危害,西藏近年来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

  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江白说,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就启动了青藏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1978年以后,西藏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2009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计划投资155亿元,实施3大类包括天然草地、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等在内的10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计划到2030年基本建成生态安全屏障。

  珠峰脚下的绒布寺僧人阿旺多阿说:“这几年没有以前那么寒冷,目前看好像对人们生活挺好的,但转念一想,冰川没有冰,雪山没有雪,一定会引发自然灾害,我们要警惕。”他表示,气候变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人类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共生。

  康世昌建议,继续加强对冰川消融和气候变化进行监测研究,依靠科技合理利用冰川融水,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调配。此外,要加强冰川消融观测及冰湖水位的监测,建立预警系统,进行冰川消融和冰湖溃决洪水预报,为下游的防洪安全和水库安全提供科技支持。 (记者黎华玲 王军)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