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美在其养民

2015年04月23日08:0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城市之美在其养民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规划更多在关注物质环境和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对人自身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关怀。增长不等于发展,富裕不等于幸福,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最终都将是无用的空话。

  “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人们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这句名言,诠释了近现代规划思潮的主体追求。虽然流派多样,但近现代规划理论出发点基本没有离开人的生存、生活、生产需要。

  以英国为例,工业革命推动高速城市化。为了美好生活,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进入城市,但等待他们的并不全是美好。“今天我们纠结于交通拥堵,无奈于脏乱差,当年英国人进入城市后也遇到了类似情况。”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说。

  由于缺乏应对城市化的思想准备,当时英国没有任何对建筑及其环境进行控制的规章制度,城市变得拥挤不堪。在这种背景下,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大师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倡导空间布局的城乡交融、群体组合。

  “田园城市”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移,对后世影响深远。20世纪规划界诞生的两大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著名的“大伦敦规划”“美国田园城市和区域规划运动”也都是“田园城市”理论的实践。

  近年来,“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在我国广为各界所接受。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更是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鲜明主题。然而,五年过去了,这一“和谐城市”的理念并未充分体现在实践中,甚至在被逐渐淡忘。

  “我们只顾低头拉车往前冲,冲政绩,冲形象,冲GDP。现在是反思的时候了,不能只把‘以人为本’停留口头上、纸面上,要有落实。”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吴唯佳说。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举的一个例子对中国城市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或有启发:韩国首尔用四年时间实施“女性幸福城市计划”,政府投资落实各种便利女性的措施,如改造卫生间,抹平地砖缝,将斑马线与两侧人行道的连接处改造为坡形以方便母亲推婴儿车过马路等。“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城市之善,在其美好;城市之美,在其养民。一切为了人的美好生活,这是城市规划最根本的伦理追求”。

  一片树林已不复存在/一只小鸟永远失去了歌唱/一个现代化的下午/一柄电锯夺去了它们栖居之所/一个个树桩连着树桩/一幅幅年轮图连着年轮图……这是一位广西诗人描写城市化进程破坏生态的诗。

  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全国很多地方出现资源枯竭、土地紧张、环境破坏等生态问题。严峻的城市环境现状迫使人们反思以往的城市发展理念。

  “满足人们的需求是规划的出发点并没错,问题是‘以人为本’要有个前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吕斌说。

  如果说几十年前还有资源可以挥霍,那么对当下的我国而言,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意义更加重要。

  南京大学区域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罗震东说,在资源约束越来越紧的形势下,如何探索基于我国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规划策略,真正成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将成为本土城乡规划理论构建中最迫切、最现实的环节。

  在这方面,比我国更早进入城市化的发达国家也有着很深刻的教训。受生态危机所扰,20世纪60年代以后,探讨“生态城市”理论的作品、书籍不断涌现,全球掀起生态城市的研究热潮。

  很多世界著名的城市先后开展了这方面实践,其共同特点是有明确的生态建设目标和指导原则,重视公众参与。

  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于1975年创建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该组织在美国西海岸的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在其影响下,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这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伯克利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

  国外生态城市规划在确定整体目标外,也会在一定的时期内集中力量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巴西的库里蒂巴市从解决交通问题入手进行系统的生态城市建设。日本的北九州市则是从减少垃圾开始、探索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

  目前,生态学原理与规划学科的结合,已被认为是建设可持续城市的重要途径。与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相比较,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尚处于初始阶段,需要更多学科专家的积极参与,并力求理论和实践的新突破。

(来源:经济参考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