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的“厅堂”。
日前,位于内秦淮河边东关头的吴敬梓纪念馆落成开放。与“淮清桥”边原先的“吴敬梓故居”相比,这座“新故居”更接近历史上吴敬梓的真实住址。同时纪念馆首次还原了吴敬梓的生平经历,并再现《儒林外史》中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扬子晚报记者 张 可 文/摄
“原故居”已经变成包子铺
需要说明的是,吴敬梓的住宅“秦淮水亭”,早已在历史中毁佚。无论是之前的吴敬梓故居,还是现在新落成的吴敬梓纪念馆,都是今人建造的仿古建筑,原先的“吴敬梓故居”位于淮清桥桥头,是一组仿古建筑,十几年的时间里一直挂着“吴敬梓故居”的牌子。记者了解到,“老故居”是1997年秦淮风光带打造工程中建造的,其依据是中国《儒林外史》研究界泰斗级人物陈美林教授的考证:吴敬梓故居“秦淮水亭”位于秦淮河和青溪交汇的淮清桥附近。
不过,淮清桥桥头的“吴敬梓故居”一直少有人前来参观。2012年下半年,这组建筑被改成了桃叶渡公园,去年2月“吴敬梓故居”又改成包子铺。秦淮区另外选址重建“新故居”。
潦倒文人的卧室这个样
新建的吴敬梓纪念馆(吴敬梓故居)位于秦淮河边的东关头。专家表示,这个地方最为接近历史上吴敬梓住宅“秦淮水亭”的位置。 记者看到,吴敬梓纪念馆是一大院落,走进去可以看到复建的一个小院子,这就是重建的吴敬梓故居,门前是吴敬梓全身塑像。
故居正房中间,悬挂着吴敬梓画像,东房内有表现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的雕塑,西房内则用书桌、脸盆架、架子床等老家具还原了吴敬梓故居卧室的场景。
市民建议最好免费开放
吴敬梓定居南京期间,淡泊名利。乾隆皇帝南巡来到南京时,官员、文士们纷纷夹道拜迎,吴敬梓却不为所动,在家中翘着脚睡觉。吴敬梓在南京居住时由于不善营生,穷困潦倒,每逢冬夜他缺乏御寒之物,便和穷困的文人朋友绕着城墙“走城”,“歌吟啸呼、相与应和”,一直走到天明进水西门,才各自大笑散去,吴敬梓自嘲地称为“暖足”。
记者注意到,该纪念馆要收五元门票。一位外地游客路过时犹豫一会并没进去,他告诉记者,从外面看就知是重建的仿古建筑,花钱“不值得”。附近居民说,吴敬梓是和曹雪芹齐名的大文豪,纪念馆最好免费开放,让更多人了解吴敬梓和南京的故事。
(来源:扬子晚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