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古墓出土汉晋时期丝织品 见证1800年前西藏与内地交往史

2015年04月20日15:01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西藏古墓出土汉晋时期丝织品 见证1800年前西藏与内地交往史

  新华网拉萨4月20日电(记者 许万虎 黄兴)1800年前的一天,风卷黄沙。古象雄王国一位身份显赫的贵族去世。入殓仪式上,一块“王侯文鸟兽纹锦”轻裹遗体头部,随即黄金覆面。盖棺,深埋黄土。

  1800年后,黄沙依旧。考古专家急匆匆来到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故如甲木墓地附近,集体注目这块保存较好的织锦,惊得目瞪口呆。

  “墓葬出土的丝织品是西藏考古发现最早的丝绸实物,经初步检视,丝绸分织锦和平纹织物两类,其中被专家命名为‘王侯文鸟兽纹锦’的丝绸,具有很高研究价值。”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林辉对记者说。

  李林辉介绍,“王侯文鸟兽纹锦”带有“王侯”字样及其反字以及鸟兽纹,以往在新疆营盘墓地和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地也有发现,时代为汉晋时期,这为故如甲木墓地的年代提供了考古学佐证,这一发现证明了该地区在汉晋时期处于丝绸之路的波及区域,当时青藏高原西部地区就已通过古丝绸之路与内地开展文化、商贸交流往来。

  2008年,噶尔县故如甲木寺附近村民修建新的居民点,一辆运输建材的汽车往来穿梭,突然车轮深陷黄土,古墓自此重见天日。

  “当地村民和寺庙僧人将残损腐败的箱式木棺抬出,拎起片片‘裹尸布’。包裹头部的锦缎绣文精美,包裹身体其他部位的绢则没有任何纹饰,但它们都被悉心保存起来了。”李林辉说。

  2012年至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在西藏阿里象泉河上游地区联合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噶尔县故如甲木墓地被锁定。

  一番辛苦的发掘收获颇丰,黄金面具、大量铜器、陶器等陆续出土。可墓主人是谁?墓主人是何身份?一连串问号在当地村民口耳相传的“裹尸布”那里找到了答案。

  “木棺已腐败难辨,但在村民和僧人的协助下,我们找到了这些珍贵的丝织品。通过认定,织锦属汉晋时期,其中包裹头部的锦缎上有‘王侯’字样及形状规整、做工精美的鸟兽纹饰;包裹身体其他部位的绢类很素雅,无纹饰及字样。”李林辉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这些丝织品样本已被送往内地专业的考古实验室进行进一步认定分析,墓主人残损的骸骨也将在取样后进行性别、年龄判定。

  史料记载,象雄王国至少在距今3800年前形成,在公元7世纪前达到鼎盛。李林辉说,墓葬的年代在距今1800年左右,这一时段正是象雄国的强盛时期,因此墓葬主人很可能是象雄王国贵族。

  李林辉说,“王侯文鸟兽纹锦”目前在西藏仅发现了一件,可见墓主人在当时身份显赫,至于其代表的内涵及性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