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轨道垃圾成患 一个站每月从站台下捡五六袋

2015年04月19日07:1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北京地铁轨道垃圾成患 一个站每月从站台下捡五六袋

每天夜里两点工作人员都要清理轨道内的垃圾 摄影/王娜

  地铁轨道垃圾成患 一个地铁站每月从站台下收捡五六袋垃圾

  轨道垃圾每月能攒半车

  近日,有网友发照片称,每天夜里两点,海淀黄庄车站都会清理出大量的垃圾。图片显示,有大量的废纸、塑料袋、广告纸等杂物,最后满满装了六个大垃圾袋。今年5月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将实施,派发小广告最高可罚1万元。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多个地铁站仍然受小广告困扰,一些乘客会将垃圾丢弃在屏蔽门与站台的缝隙中,最终会掉落在轨道上,造成安全隐患。

  地铁轨道现大量小广告

  4月12日,有网友发照片称,地铁海淀黄庄站每天夜里两点都会清理出大量垃圾,满满堆满五六个袋子,大部分是小广告。照片中,地铁工作人员戴着口罩正在清理已经堆放在站台上的垃圾。“5500元/平方米”的楼盘广告、废报纸和不成形的纸屑、塑料袋堆了好几摊。随后地铁工作人员将垃圾装袋,黑色的大垃圾袋装了七袋。

  昨天,巴沟站区值班站长金静证实图片属实,但六七袋垃圾属于每月一次大清理的垃圾规模,并不是每天的量。据金静介绍,尽管巴沟站有屏蔽门,但地铁轨道内仍有大量垃圾存在。有的是乘客在等车中扔进站台,有的是乘客在每站停靠时将随手垃圾丢入屏蔽门和列车之间的缝隙中。丢入站台的垃圾会随着列车进站带来的风刮入车门缝隙中,而乘客丢入缝隙中的垃圾则直接会掉在轨道上。

  “废纸和食品垃圾袋最多,每天早晨都会有乘客将吃完的豆浆杯或者食品袋丢入站台或者地铁车门缝隙中。废纸中广告最多,旅游景点多的车站是旅游广告,我们站区基本都是房产广告。”金静介绍。

  一个月清理出五大袋垃圾

  据了解,现在地铁巴沟站主要采用长49厘米、宽31厘米的小白垃圾袋和长90厘米宽72厘米的大黑垃圾袋两种口袋。“每天夜里结束运营之后,夜班地铁工作人员都会去轨道处巡视,把残留在轨道处的各类垃圾捡起来。每天差不多小白垃圾袋都能装满两袋子。”金静介绍。

  巴沟站区书记康茹介绍,站区几个地铁站的情况都差不多,基本上每天都会清理出不少垃圾。目前,站区采取日清、星期清和月清三种模式。“每天巡查和每星期小清理主要是直接捡表面的垃圾,月度大清理不仅仅是捡表面的垃圾,还要清理缝隙中的油泥和灰尘,基本上每个月每个站都会清理出四五个大黑袋子垃圾。”

  轨道垃圾易引起冒烟甚至火灾

  康茹介绍,此前地铁老线出现过因为垃圾摩擦引起的冒烟现象,新线因为有屏蔽门,基本上没出现过事故,但事实上随意往轨道上扔垃圾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会影响到列车正常运营。

  目前,北京地铁接触轨供电方式分为直流750V和1500V两种电压。由于轨道带有高压电,垃圾掉入很容易摩擦产生冒烟现象,甚至还有发生火灾的危险,会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

  “部分乘客并不知道轨道带电,我之前甚至亲眼看到有小孩往轨道中小便,这真的太危险了,有触电的风险啊!”康茹说。

  治理:严禁在轨道线路上放置、丢弃障碍物

  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去年11月28日通过,今年5月1日实施。条例对发放小广告和投掷物品均有限制。

  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禁止下列危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在轨道线路上放置、丢弃障碍物;向车辆、维修工程车或者其他设备设施投掷物品;在车站、车厢内派发广告等物品等。

  丢弃和投掷物品,运营单位有权制止;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规发放小广告,运营单位有权制止,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派发的广告等物品,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文/本报记者 刘珜 实习记者 刘雨珊

  线索提供/李女士

(来源:北京青年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