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新园”能否平息山寨和监管争议

2015年04月19日01:12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圆明新园”能否平息山寨和监管争议

  加强项目监管,防止山寨成风,恐怕是在看“圆明新园”的热闹之余,更应重视的问题。

  横店影视城的创始人徐文荣日前宣布,按北京圆明园原样重建的“圆明新园”,将于5月10日部分建成并对外开放。消息传来,北京圆明园管理处表示,圆明园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对其仿建应由国家规划,一旦发现对圆明园有侵权行为,将进行维权。

  “圆明新园”项目早在提出时,就陷入争议之中。当时,北京圆明园管理处就公开对该项目建设表示反对,认为圆明园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它记录的历史不可能重复,在异地重复这段历史毫无意义。更多的人则质疑,这是为了圈地和沽名钓誉。

  圆明园该不该重建,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文化问题。圆明园举清朝六代之力、历经150余年建设,成为园林集大成者的“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沦为废墟。圆明园已成为历史辉煌和悲情的矛盾体,留给人们巨大的想象和争议空间。因而,重建圆明园的消息总会牵动社会的敏感神经。

  如今接近完成的“圆明新园”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带来的震动同样不小。古人用一个半世纪创造的文化瑰宝,在横店几年时间就“复原”了,成色几何?据介绍,“圆明新园”将按1:1的比例恢复圆明园95%的建筑群。人们最关注的是,重建能否原汁原味,再现当年“万园之园”的风采?尽管建设方在资料搜集、专家论证、图纸设计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正如一些专业人士指出的,不可能“克隆”出圆明园,因为它所依据的设计和手工艺技术已经消失了,只可能复制部分“荣耀和辉煌”。到底是力求神似、建成精品,还是山寨式的仿建,需要继续面对公众质疑,更需要文化和时间来检验。

  从另一角度看,“圆明新园”具有商业属性。横店集团就表示,建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用于旅游和影视拍摄。“圆明新园”占地6200多亩,建设初期曾因为违规立项、违反供地政策等问题被叫停。经过整改,项目重新立项并低调动工。从违规到合法,从叫停到启动,这一过程缺乏透明度,也带有很多项目常见的“先上车、再买票”色彩,相关审批程序到底怎样,公众有疑虑,需要一个清楚的交代。

  这一耗资巨大的复建工程,也引发人们对山寨文化的担忧。圆明园被仿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97年珠海就有了一个“圆明新园”,山寨故宫、山寨天坛等也不时出现,去年河北的山寨狮身人面像,还引起了埃及方面的投诉。加强项目监管,防止山寨成风,恐怕是在看“圆明新园”的热闹之余,更应重视的问题。

  本报特约评论员陆文江

(来源:京华时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