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老幼病残孕坐席数量不足 部分图标破损

2015年04月15日16:18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北京地铁老幼病残孕坐席数量不足 部分图标破损

1号线车厢专座标示只剩下原图八分之一。

14号线东段地铁专座标示较清晰。

香港地铁专座的夸张卡通图案十分醒目。

  饶芳萌摄

  一名女中学生因生理期不适,没给老人让座竟被当众骂哭。近日,发生在宁波公共交通上的一幕,成为大家争议的热点。除了对双方的批评外,也有网友发出理智评论:如果人们能自觉遵守专座优先权,受保护群体坐专座,年轻人去坐普通座,互不干扰可避免很多纠纷,而这首先要管理部门将专座标示做得更加醒目。

  这两天,记者探访了北京地铁的多条线路,发现地铁里的老幼病残孕专座标示图存在残损、不醒目、数量不足等多个问题,受访乘客中,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对此一脸茫然:

  观察

  专座标示图已支离破碎

  前天下午5点多,记者在东单站挤上一辆开往苹果园的1号线地铁,在拥挤的车厢里,并没有找到专座标示。记者身旁就站着一位银发老人,在地铁的晃动中略显吃力。直到列车开至公主坟站,下车乘客较多后,记者在这节车厢内走了一圈,才发现整节车厢只有一个专座——在这个座位对应的车厢侧壁上,贴着一张支离破碎的标示图,已被磨损到只有原图的1/8大小:四个老幼病孕的人形画只剩下老人的半个头和孕妇的半个身子。该座位上坐着一名正玩儿手机的年轻女士。

  记者在这趟车厢中询问两位刚坐上普通座的老人,他们表示自己以前也找过专座标示,但太难找了,所以都是等着别人给让座。说起专座,两名结伴回家的初中生最先想到的竟是公交车:“倒是一直知道公交车中的专座大都在前几排,地铁上有没有就不知道了。”这几名乘客都建议,把专座标示图做得再醒目一些。

  残疾人轮椅停靠地放着大件行李

  昨天下午6点多,记者在10号线西局站上车后看到,在这趟列车每节车厢的顶端,都有一个残疾人坐着轮椅的标志,表示乘轮椅上车的残疾人可在这里停靠。不过,实际情况却是,这片空地上不是想要靠在扶手上歇歇脚的正常人,就是乘客们的大件行李。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名站在这里的小伙子,他十分诧异:“这是残疾人的区域码?我真不知道,这个图标也太不起眼儿了!”

  专座数量不达标准

  根据全国老龄办等24个部门在2013年年末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公共交通工具要设立不低于坐席数10%的“老幼病残孕”专座。不过,据记者观察,在大部分1号线、5号线与10号线列车上,每节车厢都设有42个座位,根据《意见》应有5个或5个以上的专座才符合标准;而记者近两日观察到的每节车厢内最多只设有4个专座,有的车厢甚至只有1个专座标示。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7号线与14号线东段上看到,这两趟新开地铁线的标示图明显做得更用心,效果也更醒目:以黄色与绿色(或蓝色),将普通座与专座区分开,专座上方的标示图也都清晰完好。

  建议

  以年画或卡通

  充当专座标示图

  记者曾在香港的地铁西铁线列车内看到,专座与普通座都是银色,但专座的靠背上有一个红色和黄色涂鸦的夸张的笑脸。与座椅上方一头之隔的距离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红色“优先座”标示图。这很容易引起乘客的注意,香港的老人也把找优先座当成习惯。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王毅也表示,到德国、俄罗斯等国家乘坐地铁时,发现专座上的标示都是非常夸张的卡通图案。“不属于老弱病残孕群体中的人,坐专座前自己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王毅建议,可将这个方法引入国内地铁专座标示制作中,“国外用的是卡通,我们可以用能彰显中国民族文化的图案,比如杨柳青年画,那些老头、胖娃娃等生动图案,既喜庆又醒目,还不失文化内涵,一举多得。”

  王毅还表示,不让座的行为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能加以处罚,只能在社会道德范畴内加以评价。“加强宣教、增加站内指引、弱势群体主动贴上‘需要帮助’的标签都是维护让座风尚的好方法。总之,从公共交通管理的角度去避免让座纠纷更妥当。”

  殷呈悦 文并摄 J241

(来源:北京晚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