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制定2020年农业污染防治目标 有效保障国家农业环境生态安全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赵阳):为了加强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中国农业部近日发文确定了2020年农业污染防治的具体目标,确保2020年实现中国粮食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生态安全。同时,针对近期社会热议的超级稻问题,相关部门表示将加强超级稻品种适应性评估。
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目前,中国农业资源环境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已日益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约束,“一方面,由于工矿业和城乡生活污染向农业转移排放,导致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下降和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内部,由于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等,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都加剧了土壤和水体污染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业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农业污染防治的相关意见,有效保障中国粮食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生态安全,这一目标被称为“一控两减三基本”。张桃林介绍,目标包括以下具体内容:“这其中,‘一控’是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达标。‘两减’是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三基本’是指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在做好污染防治的同时,中国的粮食安全同样备受关注。而近期,曾被称为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超级稻”陷入了舆论漩涡。由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任名誉董事长的隆平高科公司提供的“两优0293”水稻种子,在安徽蚌埠出现了绝收或减产的情况。
超级水稻通常是指在产量、米质、抗性等方面显著超过现有水稻品种的水稻,中国在1996提出超级水稻计划,由袁隆平主持。2014年10月,第四期中国超级稻创造了亩产1026.7千克的实验新纪录。但与此同时,中国水稻实际平均亩产量仅为447.8千克,两者相距甚远。
对此,农业部回应称,这主要是由于种子的抗性较弱所致。张桃林表示:“每个品种有适应的区域的,这个品种是按照正常年检算,在江淮地区包括安徽是适宜的,但是这一品种在品种审定过程当中,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抗稻瘟的抗性比较差,正好去年年检是相对比较特殊的年份,所以把它不足抗性问题就显露出来了。所以还是要加强品种的适应性评估。”
出现问题的水稻是否属于超级稻品种,目前各方说法不一。虽然名分之争尚无定论,但“超级稻”是否重量轻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张桃林表示,超级稻的意义重大,是粮食产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后将加强超级稻品种适应性评估。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