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远征军老兵徐中平。 孙亭文 摄
图为中国远征军老兵牛维刚。 孙亭文 摄
图为参加老兵之家揭牌的四名中国远征军老兵。 孙亭文 摄
中新网库尔勒4月12日电 题:中国远征军老兵忆同袍仍涕泪不减豪情
中新网记者 孙亭文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我们特别激动啊!”生活在新疆库尔勒,已87岁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凌克国脑海中清晰地记着这个日子。他从印度回国后,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警卫工作。
12日,生活在新疆的四名中国远征军老兵徐中平、牛维刚、石崇彬、凌克国相聚在库尔勒市里的荣光老年公寓。
在荣光老年公寓一副喷绘而成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照片前,中国远征军老兵牛维刚指着照片说:“我仍然记得松山,那次战役太惨烈,许多战友都在松山牺牲了。”
还经历过密支那战火的牛维刚在回忆往昔、思念同袍时,眼中泛着泪花。已经95岁的牛维刚生活在与库尔勒相邻的博湖县,当日他们四名中国远征军老兵到荣光老年公寓参加“老兵之家”的揭牌仪式。
“老兵之家”是新疆首个关爱中国远征军老兵的基地,同时也是当地民众了解中国远征军抗日历史的平台。
牛维刚告诉中新社记者,自己很想再故地重游,再去昆明、密支那、松山等地,祭奠长眠的战友同袍。“只可惜现在心有力不足,身体不允许远行啦。”
在云南省龙陵县松山抗战遗址落成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中,其中一尊雕塑是以中国远征军老兵徐中平为原型进行创作的。目前,徐中平也生活在库尔勒。
中新社记者见到徐中平时,已92岁的老人不愿记者搀扶,自己行走,精神显得矍铄。他对中新社记者也说,新疆距云南太远,无法去拜祭战友们,只能心中想念他们。
徐中平老人说,当年他们一批学生兵乘车从重庆到昆明,然后乘大运输机越过“驼峰”线到达印度,在新兵短期培训之后,他被分配到中国驻印军指挥部运输队。
由于是运输部队,职责是保障远征军的粮草弹药等。“未能上战场斩杀日寇”,则是徐中平老人心中憾事。
1943年,牛维刚曾担任中国远征军新六军第14师1营步炮连连长。他给中新社记者说,由于炮兵在阵地后沿,伤亡较小,但可看到同阵地的战友伤亡惨重。但由于年龄原因,无法再去密支那、松山等地拜祭战友,自己则用写回忆录的方式,把中国人抗战的历史写下来,告慰牺牲的战友们。
牛维刚也向记者回忆了自己参加的日本投降时的一幕,“我们看到一家日本飞机过来了,但在飞机尾巴后面挂着三个长长的白旗,我们知道是来投降的,高射炮就没有打飞机。”“日本人投降的时候,把枪放下,然后给我们敬礼。”“在接受日本投降的现场,南京的许多老百姓都给我们送来面包、板鸭等食物,他们也高兴啊。”
在四名中国远征军中,重庆籍老兵石崇彬出生于1924年,1944年参战密支那战役。回顾往昔,老人的泪水直接涌出,“和日本兵争夺一座桥,我们好多战友都没啦。”
曾经参加过日本投降仪式警卫工作的凌克国则是豪情不减当年,“若战还参加敢死队!”(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