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海淀区将在原有的12个学区的基础上,增加5个学区,学区成员除小学外,还将纳入中学。年底,各学区优质中小学覆盖比例将达70%以上。未来,海淀区将扩大对口直升的入学途径,增加相对薄弱小学与优质中学间的直升机制。这是北京晨报记者昨日从海淀区教委获悉的。
学区改革时间安排
2015年1月-2015年9月
试点
在新划定的南部地区的羊坊店学区、北部农村地区的温泉学区率先进行试点;
2015年9月-2015年12月
全面实施
在全区全面推进学区改革;
2016年1月-2016年9月 扩大深化阶段
将学区所在地区的学前、职业、社区等教育资源纳入学区管理。
两个学区改革率先试点
学区:温泉学区、苏家坨学区
小学:翠微小学温泉校区、东埠头小学、白家疃小学、温泉中心小学、温泉中心小学分校、台头小学、红星小学、北安河中心小学、苏三四小学、苏家坨中心小学、周家巷小学
中学:北部新区实验学校、温泉二中、101中学温泉校区、科迪实验学校、四十七中
学区:羊坊店学区
小学:七一小学、羊坊店四小、羊坊店中心小学、羊坊店中心小学分校、羊坊店五小、翠微小学一本部、翠微小学一分校、翠微小学二分校
中学:育鸿学校(九年一贯制)、玉渊潭中学、五十七中学、人大附中翠微学校
变化1 学区数量扩至17个
海淀区现有12个学区,仅针对小学阶段。学区与街道的行政区划不对应,造成一个街道分属两个学区或一个学区横跨多个街道。
目前,教委将依照街镇分布及各街镇中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将学区扩增至17个,并分别对应29个街镇。“学生和学区内的学校数量相当。”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张彦祥表示。
影响 生均优质初中比例提升
张彦祥透露,对于优质中学不足的学区,将增加优质中学的数量,同时,增加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在学区内,扩大对口直升比例,特别侧重薄弱小学与优质初中间的按比例对口直升。
今年9月,17个学区将全面推进,年底前,各学区优质中小学覆盖比例将超过70%。据教委规划科负责人史怀远透露,未来,每个学区内将包括13至14所中小学,小学毕业生约1100至1300人,中学数量将与小学数量均衡。
变化2 中学纳入学区管理
目前,海淀区共12个学区,仅针对小学阶段。在17个学区划分后,中学将纳入学区管理。
目前学区中只包括小学,造成小学与中学之间的割裂。17个学区成立后,122所小学、77所中学纳入学区中。“初步将整个义务教育包括其中,打通小学和中学间的联系。” 张彦祥介绍,未来,海淀区还将在学区中纳入学前、职业学校、高校、社区等各类教育资源。
影响 中小学资源共享
“比如现在开展校园足球,有些学校没有场地,今后,学区内就可以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海淀区副区长傅首清说。
不仅如此,学区内中小学教师还将统一备课,共享教研资源。未来,学区内教师资源的流动比例将超10%,目前,教师资源流动比例为5%以上。
变化3 成立学区委员会、学区办公室
每个学区将成立学区委员会、学区办公室。
作为议事机构,学区委员会成员将包括街镇主管领导、中小学校长代表、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家长代表等。学区委员会将参与“小升初”、入学等问题的统筹,以及随迁子女入学资格的审核等重大事项。
作为学区委员会的“秘书处”,学区办公室将作为教委派出机构,具有行政职能。它负责统筹学区内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学区内设施、课程、师资资源的共享等。
影响 学区间教育质量按批次比较
学区间及学区内学校的办学水平不均,这一问题亟待解决。今后,学区办公室将作为学校教育质量的“评审团”,为学校教育教学打分。
“学生学习情况仅是其中一方面,还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等。”傅首清表示,学区办公室将根据各校的综合实力进行考评。在此基础上,学区间将按批次进行比较。
■试点
“温苏”学区
将增一所对口直升校
今年1月,温泉学区与苏家坨学区合并,同羊坊店学区共同参加学区改革试点。
海淀区副区长傅首清介绍,今年“小升初”,原温泉地区优质初中校北京市101中学温泉分校将扩展到苏家坨地区,苏家坨地区的小学毕业生也有机会升入该校。此外,今年9月升入温泉中心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将在6年后按照40%的比例对口直升101中学温泉分校。
(来源:北京晨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