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安徽减产绝收水稻并非“超级稻”

2015年04月11日06:01  
 
原标题: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安徽减产绝收水稻并非“超级稻”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2014年10月,安徽部分地区发生了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受灾面积超过万亩,涉事稻种为“两优0293”。有人据此在网上炒作这是超级稻,并对其增产效果质疑。“两优0293”究竟是不是超级稻?超级稻到底能不能增产?就相关热点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农业部有关负责人。

  按照农业部门约定,所谓超级稻,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育成的,比现有水稻品种有大幅度产量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5年,农业部累计冠名了146个超级稻品种。由于冠名后推广面积不达标等因素,陆续有28个品种被取消了超级稻品种资格。目前仍有118个超级稻品种在确认范围内。

  那么,“两优0293”是不是超级稻呢?该负责人的答案是否定的。据介绍,“两优0293”在2005年进行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1.0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08%。这一品种从未列入过农业部冠名的146个超级稻品种之列。

  针对超级稻品种是否显著提升我国水稻产量的疑惑,这位负责人表示,超级稻品种攻关有益于推动我国水稻整体产量的提升。2005年,农业部启动了超级稻攻关项目。经多年实施,选育了一批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应广的超级稻品种,集成示范了一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也创造了一些高产典型。

  数据显示,2014年,经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的推广面积已达到1.36亿亩,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平均亩产达到590.8公斤,与同等种植条件下的非超级稻品种相比,亩增产68.8公斤,增产幅度达到13.2%。

  业内认为,评判稻种品质的基本原则是“高产、优质、多抗”,即产量高、品质优良、抗多种病虫害。当然,这个基本原则是动态和发展的,并非一成不变。在粮食总产较低、没有完全解决粮食安全的历史阶段,产量指标最重要。随着粮食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市场对稳产和农产品品质的要求提高,优质、多抗的指标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不同品种的试验产量不尽相同,同一品种在不同地点的试验产量也不同,这取决于气候、土壤等,以及栽培管理技术。(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