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抗战剧今年不让播了

2015年04月10日02:04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雷人抗战剧今年不让播了

  4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称“广电总局”)官网报道,将把好内容导向关,宁缺毋滥,对过度娱乐化的剧不得发证。也就是说,广电总局收紧抗战剧审查政策,过度娱乐化的抗战剧将绝迹荧屏。

  对此新政策,京华时报记者昨天采访了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副会长王辉、导演赵浚凯等业内人士,他们表示,总局的监管下抗战雷剧正在减少,业内已经在反思。

  □雷镜 头颜值高武功强 抗战“神剧”比下限

  近来的荧屏上,不少抗战剧从台词到情节,走上了“神化”的路,观众看起来不能忍。

  剧情里,抗战“英雄”走起偶像化路线,会走凌波微步,能徒手撕鬼子。有观众吐槽:“插着手,咬着牙签,在炮火连天的大街上闲庭信步,整个就是‘F4抗战版’!”

  在最红的《抗日奇侠》视频里,一位英雄把日本兵不偏不倚地撕成两半。这被网友调侃成“手撕鱿鱼片”。

  同样是在《抗日奇侠》里,第一集里女主角闯入日本军营,对着日本兵施展一番漂亮的铁砂掌,下一个镜头是日本兵头破血流,韭菜一样纷纷倒地。

  哪怕是口碑上佳的《永不磨灭的番号》,也曾因为“扔手榴弹炸掉飞机”而陷入争议。在最后一集中,一位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受到机枪扫射后仍屹立不倒,还向天上扔了一颗手榴弹,把一架日本飞机打了下来。本剧导演徐纪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情节因为后期特效做得不好,导致不够真实。

  □严把关

  娱乐的分寸在于“是否现实”

  广电总局官网7日报道,3月27日,副局长田进主持召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题材电视剧播出工作部署会,强调“要做好抗战剧的内容把关,对过度娱乐化的剧不得发证”。

  对此,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副会长王辉介绍,该协会的工作人员曾列席参加此会议。针对“过度娱乐化的剧不得发证”,王辉解读说:“文中的这个证指《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该许可证是一剧一证制,电视剧拍完后递交广电总局审查,审查合格了,总局会发该许可证,电视剧才能在电视台播出。”

  王辉表示,这个新政策的出台,说明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期间,广电总局对抗战剧的审查更加严格。怎样算“过度娱乐化”呢?王辉举例:“‘用枪把飞机打下来’,就是过度娱乐化。因为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王辉总结,过度娱乐化的“分寸”是在现实中是否能够完成的动作,“像飞檐走壁、手撕鬼子,把抗战剧当武侠剧拍的,肯定不行。”

  过度娱乐 观众不买账

  前不久,抗战剧《大刀记》在各大卫视播出,该剧导演赵浚凯是2005年版电视剧《亮剑》的制片人。对于近来兴起的抗战剧娱乐化风潮,他表示,抗战戏从2005年正式成为电视剧主流题材后,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变化,后来大家觉得中国一直有尚武精神,可以“武侠”一些,而且播出后收视率不错,因此有人去探索,却踩了雷,被击溃,“此时,创作者回头反思,发现因为这个题材自身的沉重性、严肃性,在表现手法的探索上不能走太远”。他说,《大刀记》就是经过反思的作品,“我们严格要求武打设计,就是因为有这方面的经验教训铺了底。把习武之人能够做到的打斗动作,经过镜头剪接,以符合现代人欣赏的节奏呈现出来,会增强这个题材的可看性”。

  赵浚凯表示,观众对过度娱乐化的抗战剧已经不买账了,“现在的抗日剧太具科幻色彩,说上房就上房。一开始还觉得很新鲜,但是现在观众越来越讨厌这种表演方式。”

  >>旁征博引

  美国观众也不都爱看“神剧”

  在美国,对于“过度娱乐化”的战争戏是如何监管的?是否有先进经验可以借鉴?记者就此采访了加拿大籍制片人关欣,他正在美国洛杉矶拍摄一部电影,今年下半年在国内公映。他介绍说,“美国的战争片或者战争剧拍成什么样都行,僵尸的、武打的什么样的都有。只要有人看就行,完全是市场说了算。美国的观众跟中国观众一样,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雷剧,神乎其神的也会吐槽的。在舆论方面,评论家会起一定作用。”

  京华时报记者 赵楠楠

(来源:京华时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