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广泛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经验十分丰富,但理论总结和学理深化没能跟上,造成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科学化有所不足。
■刘建军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广泛开展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经验十分丰富,但理论总结和学理深化没能跟上,造成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科学化有所不足。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把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重大项目来抓,最终形成了由李斌雄、蒋耘中等撰写的《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引论》一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理论。
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认为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是关于形势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认识形势和驾驭形势的基本立场、观点、原则和方法的总和,是唯物辩证的形势观;马克思主义政策观是关于政策、政策体系的本质和政策运行过程规律的根本观点和基本态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政治观在政党和政府政策问题上的具体化。
构建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的“四层次”模型。即世界观和政治观教育、形势观和政策观教育、国内外宏观形势和党的总路线总政策教育、社会生活各领域形势与党和政府各项具体政策教育。“四层次”关系,深入地揭示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涵结构。
总结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历史经验。主要有:必须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必须从青年学生政治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特点出发;必须遵循教学体系构成的基本规律;必须正确处理课程教学同社会实践的关系。
揭示了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特点。在认知心理上,是趋同性与独立性共生;在认识过程上,是稳定性与多变化性同在;在认识状态上,是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同时,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探明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路径。教育方式上,包括系统讲授与专题报告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交流相结合、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教育方法上,包括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新闻分析法、典型教育法等。教育途径上,包括课程建设和管理,报告会制度建设,有效利用节日、纪念日等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运用和发展新媒体技术等。
奠定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测评体系。包括对教育资源和条件的测评,对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测评,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的测评,以及对教育信息系统的测评。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来源:中国教育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