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为缓解眼下的财政紧张,以记账方式把问题留给明天去解决,今天的问题固然没了,但明天很可能形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4月6日,国办公布《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简称《办法》),明确职业年金采用个人账户制,单位与个人分别缴纳本人缴费工资的8%与4%,全额计入个人账户。《办法》甫出,引起广泛关注。
《办法》出台,是配合今年1月启动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从实际方案看,职业年金的设计思路基本遵循了企业年金的政策设计。
首先,职业年金实行缴费确定型的个人账户积累制,单位与个人缴费均计入个人账户,多缴多得。其次,个人账户积累的职业年金所有权归个人,年金提取方式与企业年金基本一致,在退休或出国时可一次性提取、个人死亡时可由他人继承等。再者,职业年金设立了与企业年金转移接续的条款,以保证职业年金的转移不得成个人跳槽的障碍。
问题出在职业年金的积累方式上。《办法》第六条规定,个人缴费实行实账积累,但单位的缴费出现了两种方式。非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实行实账积累。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缴费根据单位提供的信息采取记账方式,每年按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工作人员退休前,本人职业年金账户的累计储存额由同级财政拨付资金记实。
这意味着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虽然是个人账户积累制,但单位的缴费只是记账,并按记账利率计算利息,财政并无资金拨入,一直都在空账运行。只有到了个人退休时,财政才拨付资金记实。对个人来说,记账方式有个明显劣势:实账积累的年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虽然有亏有赚,但总体来看,哪怕全投资国债,其收益率也会比同期记账积累的年金要高。相形之下,记账方式无法增值,也等于变相剥夺了职工的实际收益。
财政全额供款单位的缴费采用记账制,肯定是受到各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试图先空账运行,缓解眼前压力。我们可简单计算财政全额供款单位的缴费负担: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中由财政全额供养的主要有两大机构——政府公务员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职工。2013年底,公务员约717万,小学初中的教职工分别为549万和393万,三者合计近1660万。按2013年全国职工养老的平均缴费基数2294元(18634亿缴费,24177万人),财政一年负担的职业年金单位缴费部分为366亿元。
为缓解眼下的财政紧张,以记账方式把问题留给明天去解决,今天的问题没了,但明天很可能形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从数字上看,每年366亿的缴费压力,具体到每个省市只有十余亿,财政还是挤得出来的。如果记账十年,积累的缴费义务就要高达4000亿了,这时哪怕财政充裕,筹措起这笔钱也不容易。
职工养老的历史,我们不应忘记。制度转轨之初,因没充分估计历史欠账的窟窿有多大,致使今天在职职工社保缴费负担重,社保可持续差。更何况,中国的财政规模占GDP比重已到历史高点,我们不能指望明天的财政收支会有更多盈余。因此,在设计全新的职业年金时,决策者最好还是不要给明天的财政留下窟窿。单位缴费宜全部做实。
□聂日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新京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