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发展要义在于“聚气”

2015年04月08日02:28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城市群发展要义在于“聚气”

  ■ 宏观大势

  近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规划明确,要努力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实则是在一个圈、两个群基础上,规划出来的一个超大群。其面积达到31.7万平方公里。这个规模相当于整个日本面积的85%、德国面积的89%。这一城市群的形成,显然是给中部经济增添新的助推引擎。

  但是,媒体关于城市群,有一种盲目崇“大”的情绪。城市群大,就一定有竞争力吗?事实上并不一定。

  日德等国都是城市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都市圈与城市群的治理都规模有限。例如,2008年《日本国土形成规划》,按照各地区人口、经济规模、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将日本分为10个广域都市圈。德国中部的“莱茵-美茵”城市区共8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人口大约在400万至450万人。

  因此,对于媒体的欢呼声,我们要有几分清醒。城市群的城市成长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总体上都还处于向心集聚阶段,即便在一个大的省级行政区内,体制、机制的障碍因素都还严重影响都市核心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合作,更何况跨越大的省级行政区的城市群发展规划上的城市群距离成熟的城市群路途尚遥。唯有看到问题,才能保留清醒。

  长江中游城市群其要义不在其于大,而在于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中气”。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其要义在于往一块“聚气”,如此才能支撑起长江经济带的“龙身”,达到预期目标。

  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人口占全国四成,GDP总量约占全国的四成。在中国城市排行中,沿江城市在前50强中占据近一半席位。其中上海、重庆、武汉、南京等城市居前15位左右。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来看,长江经济带纵贯东西、带动南北,是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的“中气”所在。

  从长江经济带的自身的格局来看,龙头日渐强壮。上海自贸区规划建设,推动上海对外开放走上一个新台阶。而合肥与杭州、南京规划定位于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壮大了龙头的实力。再看长江经济带的龙尾,重庆、成都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统筹改革实验区等多种政策支持,在西部悄然崛起。在这种情形下,长江中游城市群能否挺起,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能否发展壮大成为内陆高地,已经不是长江中游几个城市的发展问题,而是关乎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关乎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实现。

  从未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优势,甚至不在于其大。在31.7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上,在三个省几十个地级行政区之间,如何进行机制、体制的设计?如何聚集长江经济带的“中气”,这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首先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冯奎(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

(来源:新京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